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30日電 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達到820萬人,“新零售”、“共享經濟”等新業態創造的新工作崗位成為就業季的“減壓閥”。
最新發布的《2018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力市場調研報告》顯示,39.2%的已簽約應屆畢業生簽約崗位與在校學習專業并不對口。這一方面反映出高校專業設置和市場用人需求之間依舊存在明顯的結構性矛盾,另一方面受國內“新零售”、“共享經濟”等新興產業和商業模式的影響,對跨領域就業、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持續上升,因此給予了大學生更多的就業選擇。
“新零售”對多元化人才需求持續上升,盒馬鮮生創造出新零售揀貨員、賣場主播等新崗位
全國共90168名應屆畢業生參與此次調查。在2018年應屆畢業生眼中,期望就業地比例最高的依然是新一線城市,例如成都、杭州、重慶、武漢等地,占比為40.18%,同比上升了2.68%。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杭州、武漢等備受畢業生青睞的就業地,也是最先擁抱新經濟、新業態的城市。阿里巴巴打造的“新零售之城”先后在杭州、成都、武漢等城市落地,為當地帶來大量高質量就業機會。
以武漢為例,作為全國消費潛力最大的城市,武漢已經有了盒馬鮮生、天貓智慧門店、天貓超市一小時送達等為代表的新零售業態。初步估計,至今年年底盒馬將開到10家門店,未來3年劍指50家。以平均每個門店+倉儲物流250人來算,將至少為武漢創造超過1萬個工作崗位,還催生出新零售揀貨員、賣場主播等新崗位。
“互聯網+”為社會創造出更多就業機會。此前公布的“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顯示,隨著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迅速發展,新經濟、新業態、創新經濟帶來就業新的增長點。
“互聯網+”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已經成為學界和社會的共識。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的研究數據顯示,2017年阿里零售生態總共帶來了3681萬個就業機會,其中,除了電商生態帶來的1405萬個直接就業型機會之外,還包括543萬個支撐型就業機會及1733萬個衍生型就業機會。阿里巴巴生態不僅持續“提供崗位”和“創造崗位”,成功推動了實體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勞動關系系主任吳清軍表示,以新零售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正欣欣向榮,帶來市場半徑擴大、分工細化,新就業形態層出不窮,這種新就業更具中國新時代特征、更受年輕一代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