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通過收購廣東合利金融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合利”),民盛金科(002647)開始走上轉型之路。但受到廣東合利實現凈利潤未達盈利預測值的影響,民盛金科2017年業績出現了“大變臉”。2017年作為民盛金科實現轉型為金融科技企業的第一個完整年度,未曾想到公司卻不幸踩雷。5月16日,深交所向民盛金科發去了問詢函,對民盛金科拋出了22個問題。
深交所連拋22問
在問詢函中,深交所對于市場最為關注的廣東合利2017年業績未達到承諾一事進行了追問。
據悉,民盛金科于2016年通過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方式合并廣東合利,形成商譽11.94億元。報告期內,廣東合利2017年實現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7768.15萬元,小于業績承諾數1.14億元,實現當年業績承諾金額的比例為68.14%。民盛金科2017年末進行商譽減值測試,并計提商譽減值損失約1.95億元。由于2016年末商譽減值測試結論認為無需計提商譽減值,會計師對此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在2017年會計師就商譽減值事項繼續發表保留意見。 對此,深交所要求民盛金科結合第三方支付業務的外部環境、行業競爭狀況等,說明廣東合利2017年業績未達到承諾的主要原因,相關影響因素同2016年相比是否已發生顯著變化;另外,補充披露商譽減值測試的具體過程等問題。
此外,報告期內,民盛金科第三方支付業務主要通過收購的全資子公司廣東合利的控股子公司廣州合利寶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利寶”)開展相關業務。第三方支付業務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2.65億元,營業成本1.67億元,毛利率為36.76%,毛利率較上年提升14.13個百分點。深交所要求民盛金科具體說明第三方支付業務毛利率提升的合理性等問題。
另外,民盛金科2017年度實現營業收入約為9.53億元,同比下降63.92%,實現歸屬凈利潤約為-2.16億元,同比下降295.31%,年報披露,上述指標發生明顯變化的主要原因為公司2016年將原有銅加工產業全部置出,合并報表財務數據的可比性不強。對此,深交所要求民盛金科結合近兩年同口徑的第三方支付、商業保理、供應鏈管理等業務實際經營狀況、非經常性損益構成等,分不同業務板塊分別詳細說明公司現有主業在營業收入、凈利潤、扣非后凈利潤、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等主要財務數據上發生增減變動的具體情況及其合理性。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民盛金科董秘辦公室進行采訪,但未有人接聽。
廣東合利連“拖后腿”
值得一提的是,自民盛金科收購完成廣東合利之后,廣東合利在2016年、2017年接連給民盛金科的業績“拖后腿”。諸如,民盛金科原預計在2017年盈利1500萬元至6000萬元,但受廣東合利的拖累,公司在2017年實現歸屬凈利潤卻虧損2.16億元。
據悉,民盛金科原主營業務為漆包線、銅管、銅桿等銅材的生產和銷售,在2016年4月民盛金科的控股股東變更為天津柚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現已更名為“和柚技術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柚技術”),公司新控股股東與公司新任董事會、經營層根據銅加工行業市場環境和公司實際情況,組織實施了重大資產重組,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在2016年10月31日民盛金科現金作價14億元完成收購了張軍紅所持有的廣東合利90%股權,2017年年初,再度出資1.55億元收購了廣東合利剩余的10%股權,實現了對廣東合利的全資控股。民盛金科也于2017年由宏磊股份完成更名。
通過收購廣東合利,民盛金科目前的主營業務為第三方支付、保理、供應鏈管理等金融科技相關的業務。但民盛金科的業務轉型之路走的并不順利。在2017年6月民盛金科因2016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后的業績以及業績快報中披露的業績與實際數據差異較大收到了深交所的監管函。而對于造成公司2016年度業績預告修正數據與實際數據差異較大的主要原因,民盛金科曾表示,主要系廣東合利在2016年度盈利預測未達標,此外,廣東合利控股子公司合利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業務量的增長,合利寶的第三方支付業務未能按原計劃開展。
在轉型不順的情形下,民盛金科在今年3月份迎來了“新主”。3月15日民盛金科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股權轉讓過戶完成,公司控股股東由和柚技術變更為云驅科技,公司實際控制人由郝江波變更為霍東。
金融科技之路待考
在廣東合利連年“拖后腿”的情形下,民盛金科仍在積極發展公司的金融科技產業。但就民盛金科2017年設立的相關公司經營業績來看,公司的金融科技之路走的仍不順利。
據了解,民盛金科目前從事的三大業務之一商業保理業務主要依托于廣東合利的全資子公司深圳前海合利商業保理有限公司開展;供應鏈管理業務主要依托于廣東合利的全資子公司深圳前海民盛天宮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開展。而第三方支付則主要依托于合利寶。根據民盛金科的發展戰略,公司要形成第三方支付相關業務的上下游產業鏈,創建中國領先的金融科技公司。
合利寶是廣州市唯一一家具備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線下收單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于2013年7月19日成立,注冊資本1億元。合利寶擁有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業務包括互聯網支付、銀行卡收單及移動電話支付。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第三方支付牌照在市場上目前有200多張,雖較為緊俏,但擁有這個牌照已不能成為判斷企業是否安全可靠的標準,隨著第三方支付的發展,自去年開始頻頻出現第三方支付機構跑路事件,目前監管機構也對此加強了監管。
除了經營固有的業務之外,民盛金科在2017年還根據公司的戰略發展規劃,積極投資布局租賃、互聯網小貸、城商行,通過內延式經營和外拓式發展,努力打造金融科技閉環生態圈,但上述企業的經營情況卻并不樂觀。諸如,在報告期內民盛金科投資或設立的子公司深圳民盛大數據技術有限公司、共青城民盛金控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分別虧損375.99萬元、89.07萬元。深交所要求民盛金科結合上述公司具體業務開展情況、業務模式以及歷史經營業績情況,說明報告期內業績出現虧損的具體原因。
對于2018年,民盛金科曾稱,以第三方支付業務為入口,切入保理、供應鏈、消費金融、互聯網普惠金融等多個細分領域。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金融科技業務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具有產品和服務更新換代快的特點,若民盛金科金融科技業務對技術、產品和市場的發展趨勢不能正確判斷,則存在較大的市場競爭風險。
北京商報記者 崔啟斌 馬換換
作者:馬換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