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9日凌晨兩點,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將退出伊朗核協議,并恢復對伊朗的制裁。特朗普表示,美國將尋求對伊朗采取“最高級別”的經濟制裁,任何幫助伊朗獲得核武器的國家都將面臨制裁。
美國將給其盟友180天緩沖期退出伊朗石油交易
據外媒報道稱,美國將給其盟友180天的緩沖期退出伊朗石油交易。180天過渡期結束后,美國將重新對伊朗央行、指定的伊朗金融機構及伊朗能源領域實施制裁。
在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的決定之后,美國財政部長努欽表示,對伊朗的制裁即刻生效。在伴隨著特朗普宣布決定的一份文件里,美國財政部明確表示,美國將繼續致力于減少伊朗石油銷售。
該信息比一些石油貿易商預期的要嚴厲得多。但努欽表示,他預期油價不會走高。他補充稱,美國已經與“各方”進行了對話,他們愿意增加石油供應以抵消伊朗制裁所造成的供應下降。
幾乎與此同時,沙特媒體機構援引一名匿名能源官員的話稱,沙特將努力減輕石油市場任何供應短缺所帶來的影響。
下圖為伊朗原油產量情況。
從上圖可以看出,伊朗原油產量在此前受到制裁時大幅下降,但在制裁解除后大幅反彈。
該消息對石油期貨市場的影響不大。從本周開始,因為市場預期特朗普恢復對伊朗實施制裁,石油期貨價格出現上漲。5月7日,WTI價格三年半以來首次上破70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期貨則短暫升至75美元/桶上方,觸及2014年11月以來最高水平。5月8日,布倫特原油和WTI價格均收低。
預計伊朗原油產量將下降40萬桶/日
Capital Alpha Partners公司的分析師James Lucier和Tristan Berne表示,那些為了避免二級制裁尋求從美國國務院獲得“大幅削減”豁免的國家,需要顯示其在11月4日之前減少伊朗石油采購,以便未來數月可以觀察到其購買模式的變化。
7年前,美國及其盟友因伊朗核項目對伊朗實施額外制裁。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當時歐洲及亞洲的買家轉向尼日利亞、沙特、科威特、伊拉克和安哥拉購買石油。中國當時增加了安哥拉和伊拉克的石油購買,其它亞洲國家則轉向從尼日利亞進口石油。
Moody’s Analytics的能源經濟學家Chris Lafakis表示,奧巴馬時期對伊朗的石油制裁導致伊朗原油產量減少100萬桶/日,美國剛剛宣布的制裁預計將導致伊朗原油產量下降40萬桶/日。奧巴馬時期的多方制裁實施如此有效,正是因為這些制裁是多方的,而特朗普對伊朗的制裁并不是。
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的決定后,德國、法國、英國紛紛宣布,他們將繼續恪守核協議承諾。法國、德國和英國發表共同聲明,稱他們對美國的決定表示“遺憾”。歐盟外交政策與安全事務高級代表莫蓋里尼稱,歐盟“決心維持”伊朗核協議。
沙特或填補伊朗因制裁造成的供應缺口?
限制伊朗石油產量將為沙特填補缺口打開空間,因為沙特是OPEC中閑置產能最多的成員國。在上一輪對伊朗遭遇制裁后,沙特增加了石油產量,以應對當時沙特所說的來自客戶的額外需求。
2016年4月,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沙特可以立即將其石油產量提高至1150萬桶。但沙特石油產量一直沒有超過1063萬桶/日,即OPEC減產協議之前2016第三季度的水平。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俄羅斯等非OPEC產油國從去年年初以來堅持減產,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減產取得了一定成效。原油市場供過于求的局面得到緩解,推動國際油價回升至每桶75美元上方,至2014年以來最高水平。
今年4月,堅持推行減產的OPEC最大產油國沙特阿拉伯原油產量為990萬桶/日,與3月持平,繼續維持在低位。受委內瑞拉原油產量持續下降影響,OPEC總產量進一步跌至一年低點3193萬桶。
鑒于沙特希望油價觸及80美元/桶,沙特是否提高石油產量或許是另一回事。今年,布倫特油價已攀升12%。在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的決定后,布倫特原油收于74.85美元/桶。
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后,一方面,沙特可能會增產以填補供應缺口,而沙特作為OPEC最大的產油國,其產量增加可能會對OPEC減產效果構成不利影響;另一方面,伊朗可能會不再“假裝”遵從OPEC領導的減產協議,這可能導致其它國家也“背叛”減產協議,從而讓減產協議“岌岌可危”。
美國明確表示,將打擊那些與伊朗做生意的其它國家。美國財政部表示,正密切追蹤這180天緩沖期期間“伊朗石油購買減少的數量和比例”,尤其是那些尋求美國豁免以允許購買部分石油的國家。
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高級研究學者Richard Nephew表示,特朗普“直接威脅那些拒絕配合美國實施制裁的國家”。盡管有新的指導,考慮到美國有關鋁和鋼鐵關稅的決定,各國很可能尋求美國尋求澄清,其到底對他們和他們的企業有哪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