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來A股市場各種亂象頻出,如:獐子島的扇貝跑了、*ST保千(600074-CN)涉嫌被原大股東虧空資產(chǎn)、樂視網(wǎng)巨虧139億元、ST華澤付不起審計費等一系列雷人事件,其中保千里屬于最令人憎恨的一個。
從保千里公布2017年報數(shù)據(jù)看,全年業(yè)績巨額虧損77.3億元,其中光四季度就虧損81.3億元,而保千里的2017年三季度凈資產(chǎn)才48億元,巨額虧損導致公司凈資產(chǎn)竟然倒欠33.5億,也就是意味著歸屬于公司全體股東凈資產(chǎn)竟然為負數(shù)。
(數(shù)據(jù)來源:保千里公司2017年報)
大額投資掏空上市公司
2014年,保千里通過資產(chǎn)重組,成功借殼中達股份上市。重組完成后,莊敏持有上市公司37.3%,成為ST保千里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并于2015年4月就任公司董事長。然而借殼后僅僅一年多,2016年12月底,證監(jiān)會對保千里借殼上市涉嫌造假進行了調(diào)查,2017年8月保千里在受到中國證監(jiān)會處罰后,社會輿論較多,公司聲譽形象受損,下屬公司的資金被銀行凍結及要求提前還款,外加公司原董事長莊敏對外投資過度,資金鏈出現(xiàn)斷裂,造成2017年業(yè)績大幅下滑。
現(xiàn)在的保千里已經(jīng)被原董事長通過資產(chǎn)轉移掏空。莊敏主要通過:一、對外大幅投資轉移資金;二、預付賬款不收回貨物轉移資金。
從公司公布2017年財報數(shù)據(jù)看,由于原董事長莊敏對外大幅投資收購,大額應收賬款、預付賬款交易,違規(guī)擔保等為由侵占上市公司利益。 公司的貨幣資金由2016年的32.97億,斷崖式下跌至2.89億元,減少30億元。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存貨、長期股權投資、在建工程、商譽等資產(chǎn)項都計提大額減值逾78億元左右。
中小投資者股東意識淡薄
公司披露報表顯示,莊敏個人持有保千里的股份為35.07%,雖然為實控人,但并不是絕對控股。莊敏在沒有絕對控股公司的情況下,卻漫天過海侵占中小股東權益,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在2016年莊敏通過對公司章程的修改,一方面限制公司董事會的權利,另一方面,放大自己在公司的權限。
如果在莊敏成為公司大股東后,作為董事會的其他成員,及各中小股東一致不同意對公司章程的修改,那么也將無法通過股東大會的審議,后期莊敏對于公司資產(chǎn)的轉移或許沒有那么容易。
而事實是,公司的中小投資者股東意識淡薄,如果不涉及自己賬戶資產(chǎn)的縮水,往往是不會行使股東權利的。如果,對于莊敏提出修改公司章程的議案,如果中小投資者都可以團結起來發(fā)出自己的聲音,行使自己的股東權利,那么莊敏大額投資、預付賬款等一些列活動或許沒有那么容易得逞。
造假對應的懲罰力度太弱
同歐美國家相比,中國A股市場造假懲罰成本太低,對相關當事人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較低,以公開譴責和少量罰款為主。而這種犯錯成本太低,進而,縱容了上市公司的管理層造假的動機。如:上市公司的管理層通過財務造假可獲得10億收入,而一旦東窗事發(fā),監(jiān)管機構對于責任人的處罰只有區(qū)區(qū)幾百萬或公開譴責。
美國如遇到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一般會由代表律師出面起訴,輕則對于造假公司所獲得的違法收入處以幾倍的處罰,重則可能對當事公司會勒令退市,主要責任人處于刑事處罰,判處有期徒刑。而這種作為就是要讓造假公司得不償失,起到“殺一儆百”效果。
保千里這種長期嚴重欺詐中小股東,侵害中小股權權益的做法,理應受到應有的處罰。投資保千里公司的中小股東血本無歸,據(jù)消息稱:投資保千里的中小股東,找到律師咨詢,而得到的回復卻是,公司現(xiàn)在處于資不抵債的狀態(tài),就算這件官司打贏也得不到應有的賠償。對于這種情況監(jiān)管層必須敢于亮劍,找到當事人,不能讓侵害中小股東的責任人逍遙法外,不然,天天掛在口邊的保護中小投資者那就是一句空話。
作者:鄭鵬超
編輯:張駿芬、黎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