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3月27日拍攝的位于美國艾奧瓦州得梅因的金伯利農場,有美國豆農表示擔心成為中美貿易摩擦受害者。新華社發
繼4月17日美方對中興發出長達7年的封殺令,中方對美高粱采取臨時反傾銷措施后,中美間的貿易摩擦仍在繼續。4月17日晚,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產鋼制輪轂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即“雙反”調查)。當天,美商務部還初裁從中國進口的通用鋁合金板存在補貼行為。
4月18日晚,這場始于3月23日的中美貿易摩擦發生了轉機,WTO日前公布的一份文件顯示,美國愿意就征稅措施與中國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展開磋商。美方此舉是遵循世貿組織解決貿易爭端的常規程序。 新京報記者 任嬌
磋商
美國計劃就中國加征關稅進行磋商
WTO公布文件顯示,美國近日對世貿組織表示,愿與中方就美國進口鋼鋁產品232措施和美對華301調查項下的征稅建議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展開磋商。美方此舉是遵循世貿組織解決貿易爭端的常規程序。
文件顯示,盡管美方表示對中方的磋商請求存在保留意見,但愿意就此展開磋商。針對美國進口鋼鋁產品232措施,美方表示,該關稅政策并非保障措施,而是針對損害美國國家安全的鋼鋁進口產品所采取的措施。美方認為,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并不能解決涉及“國家安全”的關稅問題。
而針對對華301調查項下的征稅建議,美方表示愿就此展開磋商,但目前關稅處在建議階段,并未正式實施,因此中方提出的問題并不存在任何被納入爭端解決機制予以解決的基礎。
中國分別于4月4日和5日就美國對華301調查項下的征稅建議,和美國進口鋼鋁產品232措施,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項下向美方提出磋商請求。
中國商務部多次表示,希望美國政府恪守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承諾,共同維護自由、開放、公正的國際貿易環境,以更加理性的方法妥善處理貿易摩擦。 據新華社電
進展
美對中國鋼制輪轂產品發起“雙反”調查
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17日宣布,對產自中國的鋼制輪轂產品發起“雙反”調查。當天,美商務部還初裁從中國進口的通用鋁合金板存在補貼行為。
美國商務部在聲明中稱,中國產品的傾銷幅度介于12.1%-231.7%之間不等,涉及56項補貼計劃。根據美方貿易救濟程序,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于5月11日前后初裁從中國進口的鋼制輪轂產品是否對美國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如果該委員會做出肯定性初裁,美國商務部將繼續“雙反”調查,并計劃于6月20日和9月4日分別做出反補貼和反傾銷初裁。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鋼制輪轂產品金額約為3.88億美元。
羅斯同日還在另一份聲明中稱,美商務部初裁認定從中國進口的通用鋁合金板存在補貼行為,補貼幅度為31.2%至113.3%。
美國商務部去年11月28日發布公告稱,對自中國進口的通用鋁合金板自主發起“雙反”調查。這是25年來美商務部首次非基于國內產業申請,而是自主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
對于美方針對中國鋼制輪轂發起的“雙反”調查等行為,截至昨晚發稿時,中國商務部尚未回應。但中國商務部曾多次表示,希望美國政府恪守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承諾,共同維護自由、開放、公正的國際貿易環境,以更加理性的方法妥善處理貿易摩擦。
影響
制裁中興,高通等美國企業同樣受損
4月18日,中興通訊宣布延期披露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公告解釋,原定于4月19日披露2018年第一季度報告,因尚需評估美國商務部禁售令影響,導致無法按原計劃披露報告,披露日期將由董事會審議后發布。
4月16日晚,美國商務部公告稱,禁止中興通訊向美國企業購買敏感產品。4月17日,中興通訊宣布短暫停牌。
4月17日,商務部發布2018年第38號公告,公布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高粱反傾銷調查的初步裁定,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高粱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禁令對中興影響巨大,對美國企業的影響也同樣十分顯著。封殺令導致了美國供應商股價全線大跌,有的暴跌幅度超過三分之一,這些供應商未來也面臨尋找其他的采購客戶。
美國一家名為Acacia Communications的硅谷供應商股價在禁令宣布后應聲暴跌逾35%。除了高通之外,幾家小規模供應商都因中興通訊這個客戶導致股價下跌。高通公司面向中興提供手機處理器,被認為是受影響最大的美國供應商,高通股價周二小幅下跌了近2%。Oclaro是中興的另外一家美國供應商,主要生產網絡設備零部件,報告顯示去年該公司從中興獲得的采購訂單,在所有收入中占到了18%,受中興事件影響,當時股價也急跌。
從主流券商機構的觀點來看,普遍認為對于短期而言,市場會出現波動和情緒上的悲觀,中長期則看好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中金公司認為,貿易摩擦短期有一定沖擊,中長期來看對中國的經濟增長前景及資本市場不必過于悲觀。
申萬宏源認為,貿易摩擦將通過對市場風險偏好的影響,導致金融市場短期波動,將波及股市、債市、匯市等領域,若貿易摩擦升級,全球可能再次進入避險模式。
【中方聲音】
發改委: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運行影響有限
4月18日,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嚴鵬程在新聞發布會上說,貿易保護是把“雙刃劍”。一方面,美國貿易保護措施將使我國部分行業企業出口受到一定影響,穩崗就業壓力有所增加;另一方面,美國消費者和相關行業生產商也必將承擔相應代價。
“我們擁有近14億人口的巨大國內市場,有足夠的承受能力和足夠多的辦法應對國內外各類沖擊。”嚴鵬程說,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大力轉變發展方式,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日漸增強。過去幾年我國經濟增長中內需貢獻率達105.7%,今年一季度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109.1%。
嚴鵬程表示,這些年中國已經積累了應對各種復雜局面的經驗,宏觀經濟政策有較大回旋空間。只要做好宏觀經濟政策統籌協調,著力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完全可以實現既定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嚴鵬程說,對美國挑起的這次貿易摩擦,中方已按照底線思維原則,做好不同等級的應對預案和政策儲備。綜合評估分析,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運行影響有限、影響可控,中國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分析】
逆差未解:貿易摩擦或長期存在
從4月16日美國對中興通訊頒布出口禁令,翌日,商務部裁定對原產美國進口高粱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直至4月17日晚,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產鋼制輪轂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貿易摩擦接連升級。
從去年年末開始,美國特朗普政府就擺出了要對全球揮舞貿易保護大棒的架勢。3月下旬,特朗普正式簽署了關于對中美貿易逆差展開行動的總統備忘錄,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隨后宣稱要對中國輸美商品加收高關稅。特朗普更是利用網絡媒體一再火上澆油,宣稱要與中國對抗到底。一時間,包括中美股市在內的全球金融市場普遍大跌。
與特朗普不斷挑釁的惡劣態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一方面對其挑釁予以了堅決的反擊,另一方面進一步表明中國對于擴大改革開放與支持全球自由貿易的堅決態度。
事實上,縱然國際社會期待中美雙方采取對話和解,但這卻非朝夕之功。
首先,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問題依然存在,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貿易逆差是中美關系中的一個大問題,也是歷史老問題。就根源來說,問題在于兩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也受制于全球經濟發展代際更替,普通制造業從美國向中國的轉移,是全球化產業分工發展規律的必然結果。從細節來說,中美貿易逆差究竟該如何統計,逆差數額究竟有多大,學界尚無定論。一般來說,大家普遍認為美國公司在華投資,通過科技制造、創意設計等環節拿走了利潤的大部分,中國制造業所拿到的只是微薄的代工費用,將出口收入全部算在中國頭上顯然不公。中美貿易逆差是一個結構性矛盾問題,短期之內得到徹底解決的可能性很小。
其次,特朗普本人曾是億萬富豪,與中國有過許多貿易往來。然而,特朗普入主白宮以來,對中美貿易問題卻展現出惡劣態度。究其原因,在于美國基層民眾感覺自己成為了全球化的失利者,認為是中國通過貿易奪走了自己的工作,特朗普敏銳把握住了這一點。因此,只要出于選情或其他需求,特朗普便可能借題發揮。
再次,特朗普政府威脅加征關稅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題發揮,他們真正擔憂的是中國不斷進步的科技實力。隨著中國加強對航空航天、半導體、新能源、高端通信技術、生物醫藥等高端產業的支持,美國政府與企業界越來越擔心中美之間的技術差距會越來越小,中國制造的高科技裝備與產品將會占領更多的全球市場,對美國類似產業的利益產生重大沖擊。這個矛盾將會是長期性的,而且會隨著中國的進一步發展也變得更加尖銳,未來可能會反復被美國政府提出來。
正如此次商務部在對原產于美國進口高粱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作出的回應中稱,“中國始終反對貿易救濟措施的濫用,主張嚴格按照世貿組織規則和中國相關法律開展貿易救濟調查”,“中方愿與美方通過擴大合作,縮小貿易領域的分歧,共同維護中美經貿合作的大局。”
自此次特朗普挑起貿易爭端以來,中國始終抱有善意,只不過,在堅持自我善意的同時,也需要認清美方手段,并報以警惕之心。 戚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外國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