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牌后的第五個交易日,九鼎集團發布了董事會決議公告,公司股票轉讓方式擬由集合競價轉讓方式變更為做市轉讓方式。
上周,在停牌1023天后,九鼎集團終于復牌。截至4月4日,共7個轉讓日,其市值由停牌前的總市值1024億元縮水到315億元,縮水超700億元。
3月27日復牌首日收盤,九鼎集團股價報收3.42元/股,大跌49.93%,達到最大跌幅限制,盤內總成交額為155萬元,市值蒸發513億元。
盤后大宗交易方面,出現兩筆協議轉讓,成交量分別為200萬股和約1358.81萬股,合計約1559萬股,兩筆交易成交價均為7.33元,成交金額總計達到1.1億元。所以也有數據統計,當日總成交額為1.16億元。
Wind數據顯示,之后的6個交易日,成交額分別達到9889萬元、5106萬元、3245萬元、4684萬元、1384萬元、2346萬元。
據了解,九鼎集團在2015年停牌時是協議轉讓,停牌期間從協議轉讓調整為做市轉讓。停牌近3年后,于3月27日正式復牌。復牌前宣布轉讓方式變更為集合競價。而如今,九鼎再次發布公告,擬將股票轉讓方式恢復為做市。這已經是九鼎的“二次”做市。
對于此次轉回做市轉讓是出于什么考慮,以及停盤期間做市的做市商手上是否還有存量股份,九鼎方面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回應稱,轉回做市轉讓,主要是基于投資者的訴求,提升交易效率,目前很多投資者表示每天只能成交一次,買不到;做市商手里有存量股份。
由于九鼎集團為新三板基礎層公司,按全國股轉系統規定,基礎層公司每天只有一次集合競價撮合的機會。交易的效率直接限制了公司股票的流動性。
而據專業人士解釋,做市轉讓有兩大功能:定價和流動性。九鼎集團再次選擇做市,主要也是出于復牌后的股價和交易活躍度考慮。
作者:劉新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