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月01日,恒大研究院任澤平發表研報談中美貿易戰。任澤平認為,從全球歷次貿易戰看,英荷、英德、中英、美歐、美日之間均存在長期的貿易失衡問題,中美貿易失衡并非特有現象。任澤平認為,中美貿易戰,我方最好的應對是以更大決心更大勇氣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堅定不移。下面是研報精選:
中美貿易戰風起云涌,民粹主義、貿易保護主義、重商主義沉渣泛起,事關兩國人民乃至全球福祉。我們認為,有必要給小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先生上一堂貿易常識課。當然,您要是裝睡,誰也叫不醒。
中美貿易戰的直接原因是中美巨額貿易順差,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貿易戰的方式打開中國市場、減少中國出口,但造成中美貿易失衡的七大深層次原因具有長期性和根本性,貿易戰解決不了:
1)全球價值鏈分工,導致“出口在中國,附加值在歐美;順差在中國,利益在歐美”,傳統核算體系嚴重高估中美貿易順差。
2)美元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必然要求保持貿易逆差以對外輸出美元,提供國際清償能力(特里芬難題)。
3)美元囂張的特權,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賦予了美國一種特權,即可以無節制地依靠印美元、發美債的方式獲取其他國家的商品和資源,這必然導致貿易項下巨額逆差和資本金融項下巨額順差。美元的超級特權相當于向世界各國征收鑄幣稅,以維持其霸權體系。
4)美國內部低儲蓄高消費,必然導致外部巨額貿易逆差,背后原因則是高福利體制、低利率環境、美元金融霸權地位。
5)中美巨大的勞動力成本差異,決定了中國在中低端制造的比較優勢,但美國卻封鎖了對中國高技術產品的出口;美國制造業占比僅11.7%,服務業占比高達80%左右,美國的產業結構決定生產難以滿足國內需求,需大量進口。
6)美國限制對華高科技出口,該領域逆差占對華逆差比重接近40%,但美對其他國家高科技出口為順差。
7)外資企業巨額出口貿易,外資企業貢獻中國貨物貿易順差的57%,美資企業是重要受益者,不能得了便宜還賣乖。
解決中美貿易失衡問題需要雙方共同努力,而不能只指責一方,更不能要求中方單方面進行不對稱調整而美方不作為。中美貿易失衡既有中國部分領域開放度不夠、部分產品進口關稅較高、政府給予部分國企補貼以保護發展中的幼稚產業等原因,更主要的是美方七大根本性原因。
不改變根本原因,即使單方面減少對華貿易逆差,美國的對外貿易逆差仍會持續,只不過逆差從中國轉移至印度或越南等。就像上世紀80年代美日貿易戰,雖然結果對日貿易逆差大幅減少,但美國貿易失衡問題卻沒有解決,而是轉移到了中國和德國。
從全球歷次貿易戰看,英荷、英德、中英、美歐、美日之間均存在長期的貿易失衡問題,中美貿易失衡并非特有現象。從歷史看,貿易戰不僅未能解決問題,反而如果管理不當存在升級到金融戰、經濟戰、地緣戰、軍事戰的風險。
中美貿易戰的政治原因是在位霸權國家遏制新興大國崛起。未來全球面臨兩大挑戰:美國以及世界怎么接受更強大的中國,中國如何調整自己以適應世界規則和責任。外部霸權是內部實力的延伸,中美貿易戰,我方最好的應對是以更大決心更大勇氣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堅定不移。
讓我們點亮燭光,走出中美經貿關系的黑暗時刻,拋棄冷戰思維,以更加開放開明造福兩國人民,造福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