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層樓體鄰河矗立,八角翹檐高高聳起,朱紅花窗古樸典雅……尤其是夜幕降臨,燈光亮起,她便像是綴滿璀璨明珠,自成一派繁華。
【資料圖】
位于成都市青羊區琴臺路南端,百花潭公園北大門外的散花樓,是歷史上曾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等齊名的中國名樓。而她更為人所熟知,則是源于詩仙李白那首膾炙人口的《登錦城散花樓》:“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
時隔千年,當千古名樓散花樓與青春飛揚的成都大運會相遇,一幅奇妙的文化圖景揮灑出新時代的萬千氣象——作為成都大運會籌備重要文化內涵之一的“天府錦城”,正是以包括散花樓在內的“八街九坊十景”,依托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蘊,讓人感悟城市文化的傳承脈絡。
成都大運會揭幕兩天來,記者在采訪賽事期間,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成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迷人風采,能體驗到巴蜀文化的瑰麗飛揚:“一醒驚天下”的三星堆遺址、古老神秘的金沙遺址、精美細膩的蜀繡蜀錦、飄香四海的酒文化、悠閑雅致的茶文化、美名遠揚的火鍋文化等,使得大運會在體育競技之外更添強勁的文化脈動。
成都大運會體育場館建設,處處彰顯古蜀文化的厚重——鳳凰山體育公園以“蓋碗茶”為形,傳遞“十步一茶館,百步一茶樓”的成都茶文化;簡陽文體中心體育館立面造型體現出當代“川味”建筑與非遺傳統技藝的智慧結合,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瓷胎竹編進行抽象簡化;成都高新體育中心設計靈感來源于蜀錦,遵循“韻動絲路、綠秀錦城”的設計理念……
成都大運會特許文創系列產品,特別是吉祥物“蓉寶”,是將國風國韻與大型賽事特許商品完美融合的又一典范,成為繼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盼盼”,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福娃“晶晶”,以及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冰墩墩”之后的新“超級IP”。正如成都大運會執委會宣傳部專職副部長苗峪源所說,“蓉寶”文創產品可以幫助大家將“大熊貓”和“大運會”一起帶回家。
大運會自1959年創辦至今,除了體育和競技屬性,文化和教育屬性一直是其區別于其他大型體育賽會的重要特點。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的密友、被認為是國際大學生體育運動創始人的法國世界大學生聯合會主席瓊·波迪瓊,就曾明確表示“高水平的文化教育可以和高水平的體育運動完美結合”。
我們看到,成都大運會在文化和教育屬性方面可謂是傳承創新,發揚光大。
本屆大運會揭幕前,成都大運會博物館正式開館,成都也成為世界大運會歷史上首個全面規劃管理大運遺產的先行典范。國際大體聯代理主席雷諾·艾德表示:“大運歷史凝結于此,大運文化體現于此,大運體育精神閃耀于此”;7月29日晚,主題為“青春 inTime”的大運會運動員聯歡會精彩上演。活動主辦方表示,“舉辦這場聯歡晚會,就是為了讓青年感受世界多元文明之美”;大運會各項比賽間隙,豐富多彩的文化展示活動精彩紛呈,例如,武術賽場的舞獅表演就讓各路選手連呼過癮,“簡直太驚艷了!”菲律賓隊選手杰·米勒德表示。
對于成都大運會與巴蜀乃至華夏文化的碰撞升華,四川省文聯主席陳智林坦言:“成都大運會是多元文化交流的大平臺,更是一個促進國際交流、展示中國形象的重要窗口。巴蜀文化與體育賽事的交融,也對成都的城市發展規劃,提供了一種新方向、新定位,意義重大。”
“自古詩人例到蜀,好將新句貯行囊。”成都平原自古便是世人向往的天府之國,歷代詩人們也在此留下許多不朽名篇。自2018年獲得本屆大運會舉辦權至今,成都在籌備過程中克服重重困難,成功為世人奉上一屆“成都成就夢想”的大運盛會。假如李白跨越時空隧道知曉今日,想必那句“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吟唱必是酣暢淋漓。
千年古城,何止一面?無處不國風,俯仰皆巴蜀——這便是成都與大運會攜手創寫的文化大運,聯袂詮釋的文化自信。(本報成都7月30日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