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張蒙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7月29日,眉山三蘇祠博物館舉辦的“蘇祠‘運’味——東坡詩詞擂臺賽”開賽,活動現(xiàn)場人氣滿滿,不少游客參與比賽挑戰(zhàn)。
不只是趣味活動,今年以來,“東坡論壇”“名人大講堂”“東坡大家講”等三蘇文化主題講座共舉辦40余次,形式多樣的活動讓更多人了解三蘇文化,不少人成了“新蘇迷”。
為了讓更多人能深入、全面了解三蘇文化內(nèi)涵和魅力,三蘇祠博物館于今年6月推出了“中國有三蘇——眉山蘇氏的家國情懷”主題展,展覽從故事、文物再到文化,層層遞進表現(xiàn)三蘇父子家風家教與家國情懷,多維度、深層次地解讀三蘇父子家國情懷的成因,實現(xiàn)透物見史、見人、見精神。
三蘇祠博物館內(nèi)。
內(nèi)容扎實,展覽背后有極強的學術支撐
家國情懷是許多中國古代文人的本色,被稱頌為“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的三蘇父子,他們?yōu)槲摹檎槿耍急缓笕送瞥纾私馊K父子的家國情懷,就要從不同維度進行展開。
展覽如何深層次地挖掘理解三蘇的家國情懷并體現(xiàn)這一主題?“不朽的巨人來自故土,來自家庭,更來自歷史和時代。”三蘇祠規(guī)劃建設部部長王荷表示,在籌備展覽前期,工作人員通過深入研究《嘉祐集》《蘇軾全集校注》《欒城集》《宋史》等三蘇父子相關的重要文獻,并邀請國內(nèi)知名蘇學專家,充分利用宋代文學、史學、考古發(fā)現(xiàn)、眉山地域文化研究成果,從三蘇父子生活的時代與地域、人生經(jīng)歷,多角度、多維度、深層次闡釋三蘇的深厚家風和愛國熱情。“最初展覽的初稿達到了3.5萬字,體量相當于一本學術專著,當文本送去評審時,文博專家對文本的學術性和專業(yè)性給予了肯定。”
三蘇祠博物館內(nèi)。
在“中國有三蘇——眉山蘇氏的家國情懷”策展人翟曉楠看來,三蘇父子家國情懷概括起來就是“忠誠為國始終憂”。他們雖然是知名的文學家,但是他們手中的筆,創(chuàng)作的不僅有詩詞名篇、書法繪畫,更有治國理政的宏論,也有為民請命的情懷。
“家”“國”情懷,離不開那片生長的土地。展覽引子便是從“宋代”和“眉州”兩個大時代背景的關鍵詞開始,為觀眾講述三蘇父子生活時代和地域背景信息。
“宋代的典型特征是文治,士大夫所具備的尊儒重道、以天下為己任的入世精神。”翟曉楠說,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影響并造就了三蘇父子這樣不計個人得失、造福一方百姓的家國情懷。
展品豐富,100余件(組)文物和展品見證家國情懷
剛走進展館,一幅蘇東坡畫像前便圍滿了觀眾,這是清代朱野云摹繪的《扶杖醉坐圖》。圖中,東坡身高中等偏上,眉疏目朗,顴骨高聳,兩頰清瘦,面部偏長,上方方正,下方尖圓,有著稀疏的山羊胡子。
以三蘇樣貌打開觀眾的好奇心,讓更多人看得懂、聽得懂三蘇文化,在展示蘇東坡人生經(jīng)歷中,還有不少文物精品,文徵明晚年真跡《前后赤壁賦》冊、鄭板橋《行書東坡軸》、龍泉窯青釉龍耳簋式瓷爐……每件展品背后都有著策劃團隊的良苦用心,展覽還通過雕塑、影片、全息投影等方式,展示了蘇軾的家國理想和關懷百姓的政績。
三蘇祠博物館內(nèi)展品豐富。
“展覽的學術性、專業(yè)性極強是一個優(yōu)點,但對于展覽呈現(xiàn)形式來說,把學術性強的語言轉化成容易理解語言是一個難題。”王荷說,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三蘇祠邀請國內(nèi)眾多頂級專家“把脈問診”。
南京博物院原院長龔良表示,文本學術性強是一個好展覽的基礎,但不僅是靠文字,還需要靠文物組合場景組合,讓文物、場景以及所產(chǎn)生的意境、氛圍使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引導觀眾去思考去獲得。
三蘇祠博物館內(nèi)展品豐富。
為此,主題展除了展出三蘇祠自有的文物,此次展覽還將展出來自上海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四川博物院等11家博物館借展的一批珍貴文物,涵蓋瓷器、陶器、石器、金銀器、銅器、玉器、書法、繪畫、古籍、碑帖等110余件(組)。
“這次展陳我們所選擇的文物不單純是以它的用途、藝術特色等出發(fā),會更加注重文物背后的深層意義。”三蘇祠博物館館長陳仲文介紹,此次展出文物類型多樣,涵蓋瓷器、陶器、金銀銅器、字畫、碑帖等眾多文物門類,盡可能從多方位呈現(xiàn)三蘇父子家風家教與家國情懷。
(圖片由三蘇祠博物館提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