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參與上市公司定增的熱情持續升溫。今年以來,47家基金公司累計認購規模超450億元,同比增長超50%。其中,10家基金公司的認購規模超過10億元,兩家公司認購規模超百億,遙遙領先。
公募基金參與定增規模超450億元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以來,不確定因素增多,投資和風控難度變大,而定增因其折價所具有的確定性和安全墊對機構投資者吸引力增大。同時,在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背景下,也給定增市場帶來更多的項目供給和篩選空間。后續要關注定增標的安全邊際,多維持保持均衡配置。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Choice數據顯示,按增發上市日統計,截至6月16日,今年以來,47家公募基金公司參與競價定增投資規模454.8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2家公募基金公司參與競價定增規模為299.49億元,同比增長51.9%。 而今年以來,全市場競價定增投資規模更是高達2338.80億元。
具體來看,今年以來參與定增投資的47家基金公司中,共有10家基金公司的認購規模超過10億元。從認購總額來看,財通基金和諾德基金兩家公司遙遙領先。其中,財通基金共參與超90次上市公司定增項目,認購總規模達到119.69億元,數量和規模均位居第一;其次是諾德基金,今年以來共參與了88次上市公司定增項目,認購總規模達114.72億元。這兩家基金公司的認購總額遙遙領先。
廣發基金、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金鷹基金、南方基金、興證全球基金、中歐基金和睿遠基金位列第二梯隊,今年參與定增項目的認購總額分別達到35.19億元、27.71億元、12.84億元、12.20億元、12.19億元 、11.90 億元、11.60億元 、10.70億元。 上述十家基金公司參與定增項目的認購總規模達到368.75億元,在今年以來公募參與定增投資總規模454.89億元中占比超80%。
年內122只公募基金“離場”
截至6月9日,年內進入清盤流程的基金共有122只(A/C份額合并計算)。其中,有84只基金清盤是因為“基金持有人大會同意終止”而主動清盤,占比近七成;有36只基金是因為“基金資產凈值低于合同限制”而被迫清盤。從基金清盤類型來看,目前全市場基金清盤的原因大致可分為六類:基金資產凈值低于合同限制、持有人數量低于合同限制、基金持有人大會同意終止、轉型終止、合同到期終止、其他原因。業內人士表示,從被動清盤到主動清盤,公募基金清盤退出機制正逐漸形成,并促進全行業在優勝劣汰機制下高質量發展。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2-2027年中國公募證券投資基金行業市場行情監測及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公募基金既是重要的機構投資者,也是居民理財的重要渠道,在資本市場穩健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國內經濟金融環境不斷優化,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推進,公募基金行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在新形勢下,公募基金應該主動創新求變,開發出契合經濟轉型升級需要、適配資本市場發展的產品,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優質標的,吸納更多資金進場,為市場注入更多信心。
近日,創金合信基金發布公告稱,為更好地滿足廣大投資者的投資理財需求,降低投資者的理財成本,從6月5日起,創金合信聚利債券的管理費由每年0.7%調整為0.3%,托管費由每年0.2%調整為0.08%。
另外,國融基金發布公告稱,從6月1日起,國融融泰靈活配置混合的管理費率從每年1.2%降至0.6%;中信建投聚利混合也發布公告稱,自5月24 日起降低管理費率、托管費率。
截至6月8日,今年以來已有104只基金降低了管理費率,有100只基金降低了托管費率,管理費率與托管費率同時降低的有75只基金。
中國公募基金行業費率優惠趨勢
基金降費大趨勢下,費率優惠案例層出不窮,其中不乏一些創新嘗試,試圖探索出費率優化的正確路徑。
典型的如浮動費率模式。2019年底,6家基金公司獲準發行首批浮動管理費率基金。與傳統公募基金按固定費率收取管理費不同,若這類基金業績超越一定基準,可對超額收益部分按比例收取業績報酬,即通過利益綁定,讓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和投資者的利益訴求保持一致。
浮動費率模式之所以目前市場接受度一般,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高級基金分析師池云飛認為:一是因為固定費率產品的整體業績不比浮動費率產品差;二是基民更在乎基金經理的過往業績、產品的主投賽道,并不會因為產品采用浮動費率模式而產生更高的認同感。
費率優化的嘗試仍在進行。近日,首只“不賺錢不收管理費”的銀行理財權益類公募產品(類公募基金)招卓價值精選成立,引發業內關注。
不過,池云飛認為,降費不能陷入補貼戰式的惡性競爭,不能犧牲產品的投研質量,應基于長期有效的商業模式。
“在降費舉措上,未來業內還會有很多嘗試。如減免申購費,在海外市場,已有很多機構嘗試免去基金申購費;再比如推廣被動指數基金,既幫助基金公司降低基金運營成本,也能將節省的費用反饋給投資者。”池云飛說。
從海外經驗看,基金在提供費率讓利措施的時候,若同步推進投顧服務,有利于夯實不斷拓展的長尾用戶,實現長遠發展。
以先鋒領航為例,其通過不斷降低基金成本費率,積累客戶群,并為投顧策略提供了豐富的資產池。同時,由于其投顧業務延續低費率策略,支持該機構向長尾用戶持續滲透。對國內基金公司來說,通過降費、提供增值服務等方式,也能促進存量用戶資源向基金投顧轉化,更好地留住長尾用戶。
國內基金公司也在行動。比如今年廣發基金官方微信改版,一改過去“產品超市”的傳統展現形式,從客戶的需求出發,提供更適合的投資解決方案,融合了基金投顧服務。
《2022-2027年中國公募證券投資基金行業市場行情監測及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