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諸未靜 實習生杜毓涵 上海報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千萬判賠金額,似乎正在成為游戲侵權案件的標配。
繼《率土之濱》訴《三國志·戰略版》構成著作權侵權,一審獲賠5000萬元后,近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萬國覺醒》訴《指揮官》侵害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作出一審判決:被告九九公司旗下運營的《指揮官》構成對于《萬國覺醒》的“換皮抄襲”侵權行為,須向原告莉莉絲與樂狗公司賠償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及為制止侵權行為而支出的合理費用50萬元,并公開道歉。
值得關注的是,與“率土案”類似,本案中,法院既認定《萬國覺醒》整體游戲畫面構成著作權法第三條第六項規定的視聽作品,同時判決中也將《萬國覺醒》游戲結構、系統體系、數值策劃及對應關系等玩法規則的特定表達認定為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兜底作品類型),法院認為同一智力成果依觀察角度不同,可同時歸屬于兩種作品類型而受到著作權法保護,這在游戲侵權訴訟案件中并不常見。
除了高額的判賠金額,“率土案”和“萬國覺醒案”這一類的突破性判決還揭示了什么樣的司法發展趨勢?
定義“換皮抄襲”《萬國覺醒》是一款由上海莉莉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發行的大型多人在線即時策略類(SLG)手機游戲,于2018年首先在海外市場推出,國服于2020年9月上線。
本案系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原告樂狗公司和莉莉絲公司分別為該游戲的著作權人與運營方,其指出,被告九九公司、亞亨公司、番茄公司故意攀附《萬國覺醒》游戲業已形成的競爭優勢,利用海外服與國服之間的時間差,在國內推出與之幾乎完全相同的《指揮官》游戲,故提出訴訟請求。
最終,深圳中級人民法院展現出了對游戲獨創性表達受法律保護觀點的認可,也對游戲“換皮抄襲”行為進行了明確的定義:“換皮抄襲”通常指在后游戲使用了在先游戲不同的美術形象,但游戲機制的特定設計上,如體系結構、數值設定、操作界面、玩法規則等方面,與在先游戲完全相同或實質性相似。
有趣的是,判決書指出,《指揮官》在大量文字描述甚至是筆誤以及明顯是開發者隨意設定的數值上,都與《萬國覺醒》構成了實質性相似。
最終法院認為,對于策略游戲而言,游戲機制設計層面的游戲元素的具體設計以及組合體系是一款游戲的核心內容,其存在錯綜復雜且數量眾多的游戲機制設計,這些成套的機制設計環環相扣,牽一發而動全身。
在先游戲開發者需要通過高投入的研發、測試、調整以及大量試錯完善,以實現在游戲交互設計內容得到一整套協調平衡體系。其研發過程凝結了在先游戲開發者的巨大智力創作投入,是一款游戲最能體現其可玩性及游戲價值的部分,相當于游戲的“骨架”,而游戲元素的具體形象則相當于游戲的“皮膚”。在后游戲基于“換皮抄襲”,可大大減少游戲開發時的成本投入、縮短開發周期。
而本案中,莉莉絲與九九公司均對于《指揮官》游戲晚于《萬國覺醒》游戲上線沒有異議,即《指揮官》游戲的開發者具有接觸權利作品的條件。經過上述系列舉證取證比對,《指揮官》游戲在核心游戲機制及相關游戲界面上全面抄襲了《萬國覺醒》游戲的特有獨創性表達,僅將游戲的美術貼皮更換為另一款在先游戲《帝國時代》的美術元素,可以認定其實施了“換皮抄襲”行為,構成著作權侵權。
是思想還是思想的表達?著作權法中有一項主要原則:“思想與表達二分法”。該原則將作品分為思想與表達兩方面,著作權法只保護對于思想觀念的獨創性表達,而不保護思想觀念本身。
在最近的幾個案子中,各方爭辯的重點便是——為何游戲玩法近似會構成著作權侵權?
本案判決書提到,網絡游戲中對于玩法規則的具體設計可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表達, 進而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區分游戲中相應的玩法規則屬于思想還是表達,應看這些玩法規則是屬于概括、基礎、抽象的描述,還是具體到了一定程度足以產生感知特定產品的特有游戲體驗。
上海協力律師事務所杭州辦公室律師曾祥欣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分析,其實“玩法”也好,“規則”也罷,都是對于游戲的交互式設計的一種稱謂,“我更喜歡用游戲行業的稱謂‘游戲機制’來代稱。”
在他看來,談及“交互”,大部分人必然聯想到專利等不受著作權保護的“思想”范疇。但實際上交互式設計并不必然屬于公有領域而被著作權法排除保護。
根據著作權法第五條的規定以及著作權理論,處于公有領域的對象有:①狹義的“思想”(數量有限,被壟斷阻礙后人創作);②操作方法、技術方案和實用功能(專利法保護功能性客體的范圍)③官方文件及其正式譯文(鼓勵傳播、不應二次獲酬);④事實以及對事實無獨創性的匯編。⑤歷法、通用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壟斷阻礙知識傳播和科學進步)。他認為,游戲的交互式設計可以是信息性(也即能夠表達思想)的,也足夠多、足夠具體,給予著作權保護不會影響后續的游戲創作。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著作權法》的第三條第二款第(九)項將原本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修改為了“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從立法上確立了著作權法客體的開放性,使得將游戲的交互式設計得以跳脫出目前已有的客體框架得到保護。
曾祥欣分析,“率土案”和“萬國覺醒案”應該是在新著作權法生效后起訴的。在新著作權法的客體定義中,客體類型由封閉式改為了開放式,可以將符合作品定義但不屬于已有客體類型的作品作為“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的“其他作品”進行保護,也因此才有了目前的突破性判決。
千萬判賠成趨勢本次判決之前,上一個令人震撼的網游著作權侵權案,于今年五月發生于網易的《率土之濱》及阿里靈犀互娛《三國志·戰略版》之間。
廣州互聯網法院一審判決《三國志·戰略版》構成著作權侵權,判令被告需于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三十日內刪除或修改侵權內容,并判決被告于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向網易賠償5000萬元。
多位業內人士都向21記者表達了一個觀點:千萬級別賠償的普遍,可以視作司法對行業現狀理解的加深。
而針對為何最近的網游著作權侵權案件均集中于SLG品類的疑問,一位上海從業多年的業內人士在接受21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也符合國內游戲品類的市占率。在他看來,目前肯定有許多同類案件在審,只是恰巧最近出了兩個新判決。“不過SLG這種類型,基于玩法模式具有一定的固定性,本身就是換皮的重災區,必然會有這樣的案件。”他說。
伽馬數據2022年發布的報告也顯示,2021年頭部SLG市場規模接近200億元。同時近幾年SLG品類游戲頭部效應愈發明顯,2021年流水最高的產品聚集了頭部SLG產品近半的流水。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預測,2024年,國內SLG市場能夠突破400億大關。
曾祥欣認為,其實目前的判賠金額才是符合行業實際的,就如“率土案”中法院查明的那樣,換皮游戲開發周期要大大短于原創游戲,相應的成本自然也大大低于原創游戲。而另一方面,換皮游戲在原創游戲玩法機制的加持下依然能夠取得較高的收益。但由于司法對游戲作品、行業的認識有限,以及侵權獲利/損失舉證的困難,在早些年的換皮游戲維權中,即便敗訴賠錢之后,換皮游戲的開發商依然普遍有錢可賺。
“國產獨立原創游戲在這樣的司法保護環境下,才能走得更遠。”墾丁律所蘇州分所主任、諾誠游戲法創始人朱駿超在接受21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千萬判賠金額漸成游戲侵權案件標配之時,可以看到司法機構對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重視。
“這不僅是對游戲權利人前期巨額研發和市場投入的認可,也是鼓勵游戲創新的舉措。”他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