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水財經社 何離
銀行存款利率越來越低了!
昨天,國有六大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集體下調存款掛牌利率,其中定期存款全部告別“3時代”。
(資料圖片)
其中活期存款掛牌利率下調5個基點至0.2%;兩年期定存下調10個基點至2.05%;三年期、五年期定存均下調15個基點,最新為2.45%、2.5%。
這實際上是一輪非對稱降息,不僅六大行,其他商業銀行實際上從上月開始就已經有很多下調存款利率,現在市場超過3%的存款產品已經屈指可數。
那么銀行為什么要下調存款利率?為什么不下調貸款利率?這一輪降息又釋放了什么信號?
01
銀行為什么要降存款利率?
有人會認為,為什么只降存款不降貸款的?
其實,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銀行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在一定范圍內調整存貸款利率。
而這一輪降息并不是央行統一降息,而只是銀行的自主行為,所以他們當然不愿意下調貸款利率降低自己的息差。
為什么為什么要非對稱降息?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是銀行息差連續下滑,已經開始影響銀行盈利能力,銀行要是賺不到錢,那肯定是不行的。
據深水財經社統計,去年銀行業連續下滑,42家上市銀行只有6家凈息差略有提升,36家下滑,其中有21家銀行凈息差已經低于2%,最低的交通銀行只有1.48%。
凈息差的下滑也帶動凈利差走低,去年42家上市銀行有28家凈利差下滑。
所以降存款利率就是保銀行的利潤,否則有些銀行要撐不住了。
其次,我們所說的貸款利率沒降主要是只存量貸款,雖然明面上貸款基準利率沒有降,但實際上市場上貸款利率已經非常低了,很多經營貸利率都已經到了3字頭。
現在銀行間流動性過剩,資金在金融系統空轉放不出去,打折降價早已開始,只是很多人沒有感覺到而已,持續下滑的息差已經說明了這個問題,所以銀行必須要把存款利率降下來才有利潤空間。
02
為什么存量貸款利率不下調?
這個問題也很簡單,銀行不可能放棄自己到手的利潤?存量貸款是銀行已經貸出去的錢,貸款合同都是明碼標價,而且存量貸款規模巨大,比如一家銀行每年新增貸款是1000億,而存量貸款規模可能是一萬多億,如果一旦存量貸款下調利率,那銀行自己就先崩潰了。
這是既是從商業利益考慮,也是從金融系統穩定性考慮。
但是存量貸款下調也不是沒有,比如存量的房貸,如果LPR基準利率下調,那么從第二年開始房貸利率也會下調。
但是只降存款利率對大部分普通老百姓傷害是極大的,因為他們沒有其他投資渠道,也從來不從銀行貸款,只有把錢存銀行,降低存款利率實際上就是薅這些普通儲戶的羊毛,去補貼給那些貸款的個人和企業。
另外,一些在前兩年貸款利率最高峰的時候借錢的會很痛苦,有些房貸在2021年時竟然超過6%,還要托關系才能放款,現在已經降到4%以下,這些在山頂站崗的人估計大腿都拍青了。但是也沒辦法,這是市場行為,誰讓你當時那么狂熱的去買房呢?
最后小強也要抨擊下國有六大行這種集體下調存款利率行為,實際上就是利用市場優勢,采取明示、默示限制競爭協議或共同一致的行為,進行聯合壟斷市場,在中央全國統一大市場和市場化、法制化、公平化的導向下,這些大行竟然還敢干這種事情,期望監管部門重拳出擊,嚴厲查處這種違法違規行為!
03
將存款利率降低能拉動消費嗎?
答案是當然不能。決定消費的是現在和未來的收入,而不是存款利率。
存款利率再低,也是有利息的,所以存款仍然普通百姓的第一選擇。即便存款進入負利率,那他們會把錢取出來放家里,而絕不會因為存款利率降低就去把錢花掉。
存款利率的降低可以拉動社會投資,對資本市場和股市流動性是有好處的,人家會追求更高收益,而去投資理財,從歷史上來看,股市行情好的時候都是銀根寬松的時候。
但是國內存款利率過低也會導致一種情況,那就是資本外流,降低國內貨幣對國際熱錢的吸引力。
參考資料:國內部分商業銀行存款利率
來源:貝殼財經
(全球市值研究機構深水財經社獨家發布,轉載引用請注明出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