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5月15日,我發表了一篇長文《2023年前4月走訪觀察:經濟確實回暖復蘇了》。
這篇文章的背景是,最近四五個月,我走訪了十幾個省市,深入各地商業中心/街區、景區、交通樞紐、企業寫字樓、工廠、田野、農業合作社、商超零售等,并且對話了包括駐村書記、工廠廠長、企業高管、種地農民、小商小販、農業帶頭人、直播機構負責人、慈善機構負責人、新型互聯網行業從業者(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等在內的數百人,得出了一個結論:2023年一季度,中國經濟確實回暖復蘇了。
這篇文章還引用了其他官方和非官方的數據,多方佐證盡可能使我的判斷準確。不過文章發出來后,還是有很多人質疑,認為“最糟糕的時候還沒到來”“經濟都這樣了,你怎么還說回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段時間,代表當前經濟發展晴雨表的BAT等互聯網企業紛紛發布了2023年1季度財報,我想這些數據的發布可以進一步參考、佐證我近期所作出的判斷。
我們先來看騰訊。
2023年5月17日,騰訊發布財報,財報顯示騰訊1季度實現收入1499.86億元,同比增長11%;凈利潤(Non-IFRS)325.38億元,同比增長27%。數實經濟、廣告、游戲三大核心業務集體發力,帶動騰訊重回增長曲線。
不難看出,騰訊財報表現和筆者通過走訪得出的結論吻合:不出所料,又重回增長軌道了(PS:上一份財報,騰訊營收罕見出現下滑)。
如果看不懂現在的騰訊,就只記住一點:實體經濟興,騰訊就興。
在1季度,騰訊公司代表數實經濟的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板塊營收同比增長14%達到487.01億元,為騰訊重回增長提供積極助力。
再來看看百度。
2023年第1季度,百度實現營收311億元,同比增長10%;歸屬百度的凈利潤(non-GAAP)達到5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8%,營收和利潤雙雙超市場預期。
顯然,百度和騰訊走勢類似,2022年出現營收下滑后,在2023年1季度也重回營收增長軌道。
百度在主營業務增長的同時,自然語言大模型、自動駕駛、智能營銷等領域也有亮眼表現。當然,我這里說的亮眼不是營收亮眼,而是給行業帶來改變。
百度接下來最值得關注的業務是文心大模型,盡管這個大模型自身短期無法盈利,但會助力其他業務加速盈利。
還有阿里巴巴。
2023年5月18日晚,阿里巴巴集團公布2023財年第四季度(自然年2023年第一季度)及全年業績。財報顯示,該公司第四季度營收為2082億元,同比增長2%;凈利潤為219.96億元,而去年同期凈虧損為人民幣183.57億元。
阿里如此體量,也實現了難能可貴的正增長。與此同時,多項“孵化”多年的業務也表現亮眼。以優酷為例,優酷總訂閱收入同比增漲13%,這主要得益于用戶平均收入增長,帶動分部年同比減虧超60%。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重磅官宣盒馬、阿里云、菜鳥將率先啟動上市計劃。我們可以試想,如果經濟大環境不好,如果不是經濟開啟復蘇,阿里巴巴這種你們眼中“逐利的資本家”,會讓旗下板塊拆分上市嗎?
另外,在BAT之前,京東也發布了財報,京東財報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京東集團在對業務架構、組織單元進行了主動變革下,收入同比實現正增長,達到2430億元,同比增長1.4%。
過段時間,其他幾家互聯網企業也將陸陸續續發布1季度財報,相信他們的表現會為我們的判斷提供一些積極的參考。
寫在最后:根據我的走訪來看,幾乎可以提前預測,今年二季度,BAT以及京東、美團等企業,會加速走上回暖之路,而不是很多人說的“大家都躺平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