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湖南日報4月28日訊(全媒體記者 張春祥)為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落實大概念視域下的結構化教學要求,4月26日下午,長沙市曠海彬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室全體成員來到長沙市雨花區砂子塘新世界小學,開展以“構建知識間聯系,發展結構化思維”為主題的課例研討活動。
專家表示,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是將點狀知識構建成系統網絡,讓碎片化的學習過程變得結構而有序,這種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構建新的知識脈絡,形成新的策略方法,指向高階思維發展,是學生核心素養形成的基本路徑。
曠海彬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室陳凱麗老師和毛嘉豪老師帶來了《立體圖形的體積復習》與《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復習》。這是兩節前后關聯的課,即前一節課引導學生溝通知識聯系,復習梳理立體圖形的體積的共同計算方法,后一節課讓學生能自主形成溝通聯系的意識,發現立體圖形的表面積之間也有相同特點和共同計算方法,學生帶著聯系的新視角回頭看做過的習題,不僅有方法上的優化,也促進了思維的結構化。
工作室顧問、長沙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小學數學教研員張新春老師肯定了兩位老師用統一的觀點看待直柱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想法,并對本次活動研討問題進行專業指導。工作室首席名師曠海彬老師認為,兩節課都基本圍繞“溝通聯系,認識結構,回望教學,體會價值”這四個部分展開,很有研究的“結構”,并對老師們提出了“一起讀文章”“一起做設計”“一起磨細節”的教研要求。
新課標指出,數學在培養人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通過結構化教學不僅要對學生已學知識進行系統建構,還要對學生思維發展、能力提升起到助推作用。長沙市曠海彬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室圍繞結構化教學每月開展課例研討活動,通過主題式研討活動,提升骨干教師教研水平,用專業素養引領學生發展,讓教學改革在實踐中走向深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