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7月10日電? 題:黑龍江墾區:科技力量為北大荒夏管“添綠”
新華社記者黃騰
“無人機打農藥,一個小時完成100多畝,太厲害了。”站在地頭,北大荒集團二九〇農場有限公司大樺樹管理區種植戶吳賓指著頭頂掠過的無人機笑著說。往年夏管,吳賓打農藥都會雇別人家的無人機,今年他和其他幾名種植戶合資采購了一臺新型植保無人機,作業效率比原來提升了約20%。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種無人機內置了全新的導航系統與算法軟件,作業精度大大提高,規劃作業路徑更精準,提高作業效率的同時用藥量還降低了10%。”二九〇農場有限公司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初昌明說,這不僅降低了種植戶植保成本,還減少農藥殘留,讓種出的糧食吃著更放心。
近年來,北大荒集團積極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在探索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的過程中不斷將先進的農業現代化技術引入生產各個環節,在提高作業效率和糧食產量的同時,也助力農業生產更綠色、可持續。
眼下,在北大荒集團共青農場有限公司的水稻種植地塊里,智能灌溉、淺埋滴灌等多項現代化灌溉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夏管工作充滿“科技感”。
共青農場有限公司田邊的渠里,清水汩汩流淌。共青農場有限公司農業發展部副總經理王炳南指著水流說,前些年給稻田灌溉排水,需要安排專人到田間觀察水量、在泵站守著水閘開關,費時費力,水量控制也不精準,現在安裝了智能排灌系統,遠程使用手機就能開關泵站和農渠進退水閘門,一鍵完成田間水資源管控調配工作,“智能排灌系統能自動檢測水位,自動排灌,水量控制更精準。”
“智能排灌系統的配套工程建好后,整個夏管期間平均每畝地能節水50多噸。”共青農場有限公司水稻種植戶付鵬說,節水降低成本的同時,由于智能排灌系統灌溉更及時、精確,糧食產量也得到提升。
發展現代綠色農業,不僅要“減藥”“節水”,還要減少化肥用量。在北大荒集團寶泉嶺農場有限公司嶺瓜鄉管理區追肥現場,一臺智能變量施肥機正在嶺瓜鄉玉米高產示范田作業。這里的地塊被按面積平均劃分為一個個“單元”,施肥機在每個“單元”作業都會相應地調整追肥量。
寶泉嶺農場有限公司農業生產部業務主管李闖介紹,農場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合作,在田間安裝了一系列傳感器,能快速高效獲取作物葉面積、葉層氮含量等參數,精準識別作物長勢情況。
“我們根據每個單元作物‘饑餓’程度精準開具施肥‘處方圖’,可以防止過量施肥,用肥量減少5%到15%,糧食增產5%以上。”李闖說,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精細化、變量化的田間管理,減輕了農業面源污染,避免了因過度施肥導致的土壤板結,更好保護了黑土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