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百度百科知識探索 · AI+」活動正式啟動。此次活動,將從植物出發,以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為起點,開展為期三天的植物交流活動,共同學習植物知識,探討百科植物詞條編寫經驗。從植物到萬物,用知識的眼光認知更大的世界。
【資料圖】
當天,來自全國各地的自媒體領域創作者和百科核心用戶齊聚西雙版納,在簽到處留下自己的手印,共同拉開西雙版納的科普探索之旅。在富有云南特色的歡迎晚宴“孔雀宴”上,成員們共同進行了“植物學名知多少”“植物特征局部圖識別”等特殊破冰游戲,根據植物的圖片寫出植物學名,辨別植物“真身”,積極交流植物知識,為后續的西雙版納植物園之行打下基礎。
在第二天的活動中,中國科學院錢前院士,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黨委書記、副主任甘煩遠,云南省委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處處長龔飛,百度百科總經理楊佳等嘉賓驚喜亮相,分享討論科技變革下的植物知識與科普。
甘煩遠書記對大家的到來給予了熱烈歡迎,他表示,面向大眾才能被更好地接受與了解,植物園也在不斷地開發與進步中,希望大家能夠充分利用植物園這個平臺,向公眾傳播植物知識。
隨后,錢前院士進行了《當代中國水稻育種重要成就與啟示》為題的演講,介紹了中國雜交水稻的發展探索歷程,以及中國超級稻的創新育種技術路線,探討了未來水稻研究的新方向,包括加強對種質資源的收集與挖掘利用、加強水稻前沿育種關鍵技術攻關等。他表示,水稻育種歷程凝聚數萬人的堅守,致敬以袁隆平、謝華安為代表的中國水稻育種家們,同時也將秉持務實、鉆研、創新的精神,守護“糧食安全”。
作為科學家,其使命感在于科技創新進步,而在與未來共生的新時代,百科亦堅守知識科普的使命感價值。在演講中,百度百科總經理楊佳介紹了眾多百科“寶藏”用戶,比如連續編輯詞條16年的“TanTon”,編寫植物特色詞條1800+的“迷茫的大將軍”……這些百科基石就隱藏在大家的身邊,期待大家能有更好的交流。楊佳還提到,面對技術的變革、AI的發展,想要提升獲取知識的效率和體驗,就要迎接AI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不斷挖掘探索。
此外,大家還圍繞“最理想的百科是什么樣子?”這一主題,暢所欲言,探討“搜索百科詞條最想獲取的信息是什么”“百科上線什么內容能幫助你更好地生產詞條內容”等問題,在觀點碰撞中增強推動百科不斷進步的合力。
同時,作為此次活動的“重頭戲”,百科團隊發布了探索植物園的四大任務,包括植物攝影大賞、小組打卡植物園地標、植物觀察筆記、植物視頻/圖文分享,通過線下與線上任務結合,引導成員們探索百科植物詞條編寫與完善的過程。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是國家知識創新基地、國家植物種質資源保存基地、國家科普教育基地、國家首批 5A 級旅游風景區和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在這里,相信成員們將獲得更生動、專業的植物知識感知,挖掘更豐富的知識內容。百科團隊還將組織座談會交流,與成員們交流活動感想,沉淀百科經驗。
在眾說紛紜、信息龐雜的世界中,辨出真相、去偽存真是知識傳播的重要意義。每一條詞條的編寫與完善,都肩負著述千古之史,記當今之要的重要使命。百度百科很榮幸,能與一群用熱愛傳承知識的人一同打拼成長,博采眾人之長,補齊知識的裂隙,傳遞整合知識和力量。
今年已經是百度百科的第16年,從第一個詞條的編寫開始,百科一直踐行著“讓人類平等地認知世界”的使命。截至今年6月,百科已經收錄超 2700 萬個詞條,迭代編輯版本 2.3 億次,也正是在這上億次的編寫中,和770萬個百科用戶、和各領域的愛好者們相知相識。
此次活動,不僅是百度百科與各界創作者的又一次深入交流,也意味著百科知識探索項目的正式推出,該項目作為百度百科2023年推出的垂類科普項目,旨在助力知識普惠。在后續的行程中,百度百科將以此為原點,與所有參與者充分探索內容價值與百科使命感,暢想AIGC帶來的時代變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