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5月27日電 題:密植增產,堿地育種——遼寧大豆擴種見聞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武江民
當下正是大豆播種關鍵期,遼寧省搶抓農時,優化種植模式,科學培育新種,助力實現大豆擴種,提升大豆產能。
在鐵嶺市鐵嶺縣凡河鎮,一臺臺播種機轟鳴而過,在田壟上播下兩行種子。今年,這里采用了大壟雙行種植模式,小壟變大壟,每畝地可種植大豆20000株,株數是原來的兩倍。
“我們把壟寬從60厘米增加到65厘米,一條壟上能種兩行大豆,既增加了大豆的密度,也能保證通風透光。”鐵嶺縣現代農業服務中心農技推廣站站長姜文野告訴記者,此前這種模式在試種時獲得了豐收。
姜文野(右)在田間測量壟寬。(受訪者供圖)
今年,遼寧省計劃擴種大豆10萬畝,指導各地因地制宜推進大豆種植示范點建設。在沈陽市法庫縣依牛堡子鎮,當地采用的是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一片田里大豆和玉米做起了“鄰居”,玉米大豆按不同比例并排種植。
農情調度顯示,截至5月24日,遼寧省已播種大豆128萬畝,大豆播種正在進入尾聲。而在瓦房店市和鐵嶺縣,兩塊共約60畝的鹽堿地試驗田里,一場“大考”剛剛拉開序幕。平整的田地被分成眾多小塊,每一塊地上都插著白色牌子,上面記錄著大豆品種的詳細信息。
今年,遼寧省科技廳啟動了“大豆耐鹽堿種質創新及新品種培育”課題,鐵嶺市農科院成為課題實施單位,對全省耐鹽堿大豆種質資源進行篩選、培育。副院長董友魁說,遼寧省現有鹽堿地資源豐富,仍有近50%的鹽堿地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如果能夠成功在鹽堿地里培育出高產的大豆新品種,將為擴大大豆種植面積作出重要貢獻。
在鐵嶺市鐵嶺縣,農民駕駛農機在播種大豆。新華社記者楊青 攝
“像這樣一塊40畝的鹽堿地,將種下200余個大豆新品系,同臺競技。”董友魁說,為了能夠準確評價參試品系,團隊要對大豆生長的全生育期進行跟蹤監測,從而篩選出優質高產的耐鹽堿大豆品系。“現在就想著快一點,不斷篩選優秀品系,最終讓大豆在鹽堿地上豐產豐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