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22日電(黃海榮)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加速融合,汽車的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主流和趨勢。宇通集團新能源研究院院長李高鵬近日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宇通抓住國家前瞻性產業政策布局帶來的發展機遇,在核心技術方面鍛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加速培育汽車產業新增長點和國際競爭優勢。”
宇通集團新能源研究院院長李高鵬。受訪者供圖
【資料圖】
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持續創新激發內生動力
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據李高鵬介紹,“宇通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牽引下,每年保持5%以上研發投入,在新能源動力系統、‘五電’、 車聯網及智能網聯云平臺技術等方面取得多個重大突破,致力于通過持續創新實現核心技術和產業鏈自主可控。”
據了解,在動力系統方面,宇通自主開發了高集成度行星耦合混合動力系統,實際線路比傳統車節油53%;創新性開發結構緊湊、高性價比集中式直驅系統,12米純電動客車工況電耗低至0.53kWh/km,領先國外競品10%以上;開發了基于燃料電池-動力電池電電混合動力系統,整車工況法百公里氫耗降至4.93kg/100km,節能水平大幅度提升。
在“五電”方面,宇通率先開發出H-Power系列高集成動力電池產品,超快充、更智能、更可靠;開展極致防水設計,電機系統在極端暴雨等條件下可靠運行;開發七合一動力域控制器,整車集成化高,續駛里程提升可達4%;研發集中式電控平臺,開發基于交通信息融合的預測節能控制技術,實際線路節能提升8%;應用平行軸式電驅橋,縮短傳動鏈條,提升效率,整車能耗降低10%以上。
在智能網聯方面,宇通圍繞“車-路-云”關鍵技術,歷經10年攻關,建設了自主可控的自動駕駛核心技術平臺,線控底盤控制精度達到毫秒級,形成一體化智能網聯解決方案和系列化產品,并率先在鄭州、廣州、南京、紹興、重慶、博鰲、南沙等地開展示范運行,覆蓋公交、通勤、環衛、機場、礦山等多運營場景,商業化運營累計超過180萬公里。其中,落地廣州南沙的WitGo智能駕駛巴士項目,實現了地鐵-公交-微循環的無縫接駁。
新能源客車先發帶動 加快全譜系商業化落地
據了解,早在1997年,宇通就已開展新能源技術研發。此后20多年間,宇通按照“三橫五縱”布局,建立了自主可控的新能源核心技術平臺,打造新能源商用車基地,將新能源重、中、輕卡等整車制造,新能源車橋等關鍵零部件,以及新能源商用車研發中心等產業鏈一次性布局規劃到位。
如今,宇通已全面掌握新能源“五電”核心技術,整車節能與控制技術、高壓隔離電源變換技術、高密度電驅動控制技術等均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李高鵬說,基于同一個“睿控”電動平臺,通過模塊化動力系統、標準化技術接口,開發了滿足載人、載物、作業三大應用場景的系列化新能源商用車產品,覆蓋客車、環衛車、重卡、礦卡等產品多元需求。
產業鏈加速融合發展 新能源商用車進入發展爆發期
目前,我國已形成相對完整的新能源商用車上下游產業鏈,建立了一定的規模優勢。李高鵬介紹,在整車方面,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水平持續提升,城市公交、出租、環衛、郵政快遞、城市物流配送領域基本實現新能源化,其中新能源公交滲透率已達99%,同時短途運輸、城建物流以及礦場等特定場景重型貨車已逐步開始推廣應用;在動力電池方面,我國在電池原材料研發生產、電芯及電池系統開發及電池回收再利用等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行業領跑者;在電機、電驅、電橋方面建立了完善的上下游產業鏈,關鍵技術不斷突破,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同時在產業化規模、成本、推廣應用方面具備領先優勢。
基于日趨完善產業鏈發展,新能源商用車領域迎來發展爆發期。2021年,中國新能源商用車銷量較2020年增長了53.7%,達到18.6萬輛,占商用車銷量的3.9%;2022年,中國新能源商用車銷量進一步增加,銷量增至33.8萬輛,同比增長81.7%,占商用車銷量的比例擴大至10.2%。
在商用車領域,宇通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是中國汽車產業順應時代趨勢大步向前的縮影。2022年宇通客車大中型客車產銷量穩居行業第一,在海外市場方面,宇通純電客車2022年在歐洲市場的上牌量達到479輛,摘得2022年度歐洲純電動客車的銷量冠軍。李高鵬說:“面向時代的機遇和挑戰,宇通集團致力于實現電動化、智能網聯化與商用車的融合發展,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推動可持續發展,聚焦出行、物流、作業三大應用場景,不斷探索更多可能性,堅定向著全球領先的新能源商用車集團目標全速前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