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金本位?
金本位即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金本位是一種貴金屬貨幣制度,于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在金本位制度下,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于若干含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值-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
金本位制的三種實現形式是什么?
1、金幣本位制。
金幣本位制將黃金鑄幣作為法定本位幣,而銀幣則退居輔幣地位,它的自由鑄造和無限法償能力受到限制。
黃金作為本位幣就有無限法償能力,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成金幣,任何人都可以向國家造幣廠申請將其所有的黃金鑄造成金幣或將金幣熔成金屬塊。黃金的輸入和輸出在國與國之間可以自由進行轉移。
金幣本位制的統治地位長達100年,其間對資本主義的生產起到過一定的促進作用。然而由于世界黃金產地分布不均勻,金幣磨損等原因,金幣本位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逐漸被金塊本位制和金兌匯本位制所取代。
2、在金塊本位制。
在金塊本位制中,可以兌換黃金的銀行券代替金幣,任何人都可以將所持有的銀行券兌換成等價的黃金。雖設有兌換上限,但一般人的財富很少會超出此限,這種制度可以舒緩黃金產量不足和損耗等問題。
3、金匯兌本位制。
金兌匯本位制也稱做虛金本位制,當一個國家實行這種貨幣制度時,需要將黃金存放在另一個國家或地區,本國貨幣與之實行固定比例率,只有當此國貨幣兌換成黃金存放國的貨幣時,才能再兌換成黃金,這是一種殖民地性質的貨幣制度。
上述兩種貨幣制度基本上到1970年代已逐漸消失。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國于1797年實施金本位制,宣布鑄幣條例,發行金幣,規定了含金量,銀幣處于輔幣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