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18日《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發布以來,截至2月28日,受政策預期變化等因素作用,同業存單等品種到期收益率連續多個交易日上行。
多位受訪人士表示,《意見稿》調整了商業銀行資產端不同資產的風險權重,各類資產的資本占用和投資性價比也發生了變化,這將深度影響商業銀行配債風格。
具體而言,民生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譚逸鳴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意見稿》對各類資產的風險權重調整“有緊有松”:對地方政府一般債、投資級公司債券的風險權重下調,利好該類品種;對次級債(如二級資本債)、3個月以上的銀行債權(如同業存單、商金債)的風險權重上調,是邊際利空因素。
(資料圖)
地方政府一般債等品種
風險權重下調
風險權重的調整之所以備受銀行業和資本市場關注,是因為風險權重變化會直接影響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進而影響資產配置格局。而商業銀行是債市最大參與者,其對債市的影響不言而喻。
通俗來說,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資本總額/風險加權資產,其中,風險加權資產是不同資產乘以各自風險權數之后的總數。也就是說,若商業銀行某項資產的風險權重上升,則該資產對商業銀行的資本占用也會提升,這一方面降低了資本充足率,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資本收益率。反之,亦然。
正是基于上述邏輯,盡管《意見稿》還未正式實施,但其對債市不同品種到期收益率已經產生影響。如,《意見稿》發布后的首個交易日(2月20日),1年期同業存單(AAA)到期收益率大幅上行3.9個基點至2.67%,截至2月28日收盤已上行至2.75%。
具體看,由于風險權重下調,地方政府一般債、投資級公司債券等品種迎來利好。
據《意見稿》,地方政府一般債風險權重由20%調降為10%,此次調整對商業銀行和債市的影響顯著。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月末,商業銀行持有地方政府債規模達到29.29萬億元,占商業銀行債券投資總規模的42%,占地方政府債券余額的82.29%,是地方政府債的主要配置力量。
在廣發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劉郁看來,由于地方政府債是銀行自營的主要配置品種,風險權重下降能夠顯著減少商業銀行資本占用,也有利于商業銀行進一步增持。
此外,《意見稿》提到,商業銀行對一般公司風險暴露的風險權重為100%,其中投資級公司風險暴露的風險權重下調為75%,中小企業風險暴露的風險權重下調為85%,小微企業風險暴露的風險權重下調為75%。對此,國盛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楊業偉對記者表示,受益于風險權重下調,企業債的綜合收益率提高。
同業存單、二級資本債
資本占用提升
除利好品種之外,部分債市品種迎來利空。楊業偉表示,按《意見稿》,同業存單、商業銀行普通金融債(商金債)和二級資本債綜合收益率下降,主要是由于資本占用成本發生較大變化。
具體看,現行規則下,國內對原始期限3個月以內商業銀行債權(同業存單、商金債等)的風險權重為20%,原始期限3個月以上為25%。《意見稿》下,按照標準信用風險評估結果,將交易對手商業銀行劃分為A+級、A級、B級、C級四檔。其中,對A+級、A級商業銀行原始期限3個月以上的債權的風險權重從25%提高至30%、40%,3個月以內的債權仍為20%;B級商業銀行3個月以內債權的風險權重為50%,3個月以上債權為75%;C級商業銀行債權均為150%。
根據Wind披露的中債登和上清所債券托管數據,截至2023年2月20日,同業存單和商金債存量規模分別達14.55萬億元、2.66萬億元,其中剩余期限在3個月以上的分別占比57%、89%,這也就意味著大部分同業存單和商金債將會受到影響。
譚逸鳴也表示,商業銀行是同業存單和商金債主要持有者,往后看,風險權重變化將對需求結構有所影響,同業存單及商金債的期限利差或有走擴動力。
實際上,近期受政策預期等因素影響,對買方機構而言,同業存單性價比相對下滑,不少中小行發行同業存單的成本上升,部分中小行取消了同業存單發行計劃。記者根據Choice數據統計,2月18日以來截至2月28日,有62只同業存單取消了發行計劃。
此外,銀行二級資本債的風險權重也出現大幅上調。據《意見稿》,銀行二級資本債風險權重由100%上調至150%。
對此,劉郁認為,二級資本債的風險權重調整整體符合市場預期,預計不會引發商業銀行對二級資本債的拋售。但部分互持多、資本充足率低的中小銀行可能會受到影響,未來資本補充壓力增加,需關注其二級資本債不贖回風險。
譚逸鳴也對記者表示,大行因資本充足率高、資本補充來源豐富,所受影響預計有限;但中小銀行資本充足率相對較低、市場偏好較低之下二級資本債互持現象較為普遍,因此風險權重上升,短期內將提高中小銀行持有成本,長期內或會導致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壓力加大,引發銀行間信用進一步分化。(本報記者 蘇向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