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11月10日電?題:滬滇協作讓這里的蘋果成為群眾的“致富果”
新華社記者林碧鋒
眼下,正是蘋果采收的時節。在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布嘎鄉蘋果種植基地,果樹成片,紅彤彤的蘋果掛滿枝頭,果農們忙著采摘裝運。
(相關資料圖)
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的一位果農在采摘蘋果。(新華社發)
蘋果成為當地的“致富果”,得益于滬滇協作。2021年6月,上海市松江區正式結對幫扶昭陽區,兩地各級各部門立足當地的自然稟賦優勢,采取資金、技術、消費幫扶等舉措,探索滬滇協作新路徑,為蘋果產業注入“活水”。
過去,布嘎鄉的蘋果以農戶散種為主,為推動蘋果種植規?;a業化,上海市松江區投入幫扶資金在布嘎鄉建設了5000畝的蘋果種植基地,項目還包括蘋果苗木購植、灌溉系統建設、農機設備采購、園區基建等配套工作。
布嘎鄉鄉長張亞東說,進入豐產期后,這個基地可年產蘋果2萬噸,帶動當地群眾500人就業。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離不開產業振興。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委副書記魏永翔說,結對幫扶以來,松江區為昭陽區的蘋果產業先后投入幫扶資金近億元,助力蘋果產業提檔升級。
灑漁鎮是昭陽區的蘋果主產區,蘋果種植規模大、產量高,但農戶的蘋果種植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品牌化相對較弱。
針對這一實際,上海援滇干部經過研判,在灑漁鎮投建了一個鄉村振興示范園項目,涵蓋蘋果包裝、分選、運輸、倉儲、物流等方面,采取“黨支部+集體經濟+公司+農戶”的方式組織管理,著力培育蘋果產業初加工基地,提高蘋果的市場競爭力。
圖為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的一家蘋果企業的生產線。(新華社發)
上海援滇干部、昭陽區副區長吳丹說,這些項目的投建,讓昭陽區的蘋果產業穩步實現產業化、規?;?、規范化、高效化運轉,有助于提升品質、打造品牌,進一步提升蘋果產業的附加值。
得益于滬滇協作,54歲的灑漁鎮巡龍村果農李章瓊眼下忙得不亦樂乎,還請來不少親戚朋友幫忙分裝蘋果。作為蘋果種植大戶,李章瓊家今年采收了8萬多斤蘋果?!耙酝疆數丶腥ベu,今年來自上海的工作人員幫我們打通了銷售渠道,賣了5萬多斤蘋果到上海,價格也好,我們很放心。”談起政府的支持,李章瓊連連稱贊。
如何讓蘋果賣得出、賣得遠、賣得好?滬滇兩地合力開展線上線下消費幫扶,借助上海的大市場、大流通優勢,以社會幫扶、蘋果品牌推介會等形式,力推昭陽區的蘋果“走”出去。10余家蘋果企業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推介活動,松江區的企業家和愛心人士也到昭陽區進行考察。如今,越來越多的蘋果企業和果農通過電商和直播平臺銷售蘋果。
工作人員在昭陽區的一個蘋果種植基地通過直播平臺銷售蘋果。新華社記者林碧鋒 攝
昭通超越農業有限公司種植了6萬畝蘋果。該公司副總經理張忠偉說,松江區結對幫扶昭陽區以來,依托推介活動,公司主打的“昭陽紅”蘋果已進入上海多家超市,在滬銷售價格和銷量均提升20%左右。
目前,昭陽區的蘋果種植面積從兩年前的60多萬畝增至73萬畝,年產量達85萬噸,蘋果銷往國內各地和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蘋果產業年綜合產值達90億元,輻射帶動45.6萬余人增收致富。
昭陽區鄉村振興局局長陳勇昌說,滬滇協作為昭陽區的蘋果產業發展補齊了短板,讓蘋果產業甜上加甜,小小蘋果成了群眾的“致富果”和“希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