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25 日 , 天 味 食 品(603317)發布的2021年業績預減公告顯示,公司營業收入預計同比減少14.34%左右,凈利潤預計同比減少50.96%左右。同一日,國信證券和國盛證券等券商發布研報,稱其利潤表現符合預期,維持“買入”評級。在業績下滑背景下,2021年站在風口上的復合調味品,在2022年還能繼續起飛嗎?
凈利潤下滑逾50%
天味食品1月25日發布的公告顯示,2021年,天味食品實現營業收入約為202551.42萬元,預計減少33914.17萬元,同比減少14.34%左右。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7862.31萬元,預計減少18564.82萬元,同比減少50.96%左右。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約為11599.99萬元,預計減少19277.11萬元,同比減少2.43%左右。
至于業績預減主要原因,天味食品在公告中表示,主要與四個原因有關:一是居民消費力下降,銷售收入不及預期。二是主要原材料成本上漲。三是產品結構變化,毛利率下降。四是行業競爭加劇,促銷力度加大。
2021年,多名券商對復合調味品行業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其處于“行業初期,高景氣度”。2021年3月,國泰君安發布一篇名為《天高海闊,味傳神州——天味食品首次覆蓋報告》的研究報告。在該研報中,國泰君安給予天味食品高評價,預計其2021年的歸母凈利潤能夠達到5.38億元,給天味食品的預估目標價是68元。但也從那時開始,天味食品的股價便一路下跌,從57元左右下降至19.9元。
此前光大證券發布研報稱,天味食品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系“促銷力度加大影響毛利率,營銷費用投放拖累凈利潤”,隨機下調了對天味食品的凈利潤預測為3.16億元。不料,1月25日天味食品發布2021年業績預告,凈利僅為1.79億元,不及光大證券預測的六成,不及國泰君安預計的三成。
1月26日收盤,天味食品股價下跌1.56%,收于21.47元。
券商持樂觀態度
近年來,復合調味品市場高速發展。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復合調味品市場規模達1488億元,預計2021年增至1658億元,千億市場引得眾多廠商趨之若鶩。但在2021年,受原材料上漲等因素影響,復合調味品廠商的日子并不好過。
盤面顯示,進入 2022 年以來,調味品行業個股表現分化,在最近幾個交易日中,梅花生物、雪天鹽業、佳隆股份漲幅超過20%,而天味食品、中炬高新股價接近“腰斬”。
中國調味品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調味品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出現下滑。16家調味品上市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合計為605.06億元,凈利潤合計88.37億元。其中,加加食品、天味食品、中炬高新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98.7%、75%、45.1%。
雖然復合調味品2021年數據并不亮眼,但券商對該行業仍然持樂觀態度。天味食品發布預告后,招商證券、國信證券、光大證券、國泰證券等6家券商發表了相關報告,均對天味食品維持“買入”評級。招商證券表示,天味食品四季度毛利率略有提升,盈利能力有所改善。
華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軒偉表示,復合調味品公司營收下降,主要受原材料、能源價格上漲而帶來的成本端壓力。至于其解決辦法,軒偉認為,通過出廠價上調,能夠有效對沖部分成本端上行的壓力,也有利于提高相關公司在2022年盈利增長的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