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CDF)上,吸引了上百位來自全世界的主要國際組織、全球跨國企業和重要研究機構的代表參會。雖然特朗普政府在其第二任期內持續加大對中國的制裁力度,卻阻擋不了與會者積極參與的熱情,這也說明了中國作為世界最大市場的重要性依舊被全球企業高度認可。與此同時,中國高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也為全球企業提供了新的合作機遇。
三星李在镕訪華尋求機會,中國市場成為解困關鍵
據韓媒Chosun報道,三星電子董事長李在镕在闊別兩年后再度踏上中國的土地,出席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2日,李在镕與高通CEO克里斯蒂安娜·阿蒙(Cristiano Amon)一同參觀了國內一線電動車工廠,并與其高層進行了會晤。此前,三星剛剛召開股東大會,期間李在镕遭遇“反省”與“痛批”。因此,此次訪華被外界視為三星重點關注中國市場、尋求深化合作的強烈信號。
據Digitimes Asia報道,三星曾一度停止向上述國內一線電動車廠商供應OLED面板。此次態度的大轉變,時間點耐人尋味。李在镕此次訪華前,剛向三星高層傳達了“三星正處于生死存亡關頭”的嚴峻信息。韓國媒體分析稱,此次訪問旨在加強三星在中國的業務網絡,尤其是在全球供應鏈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中國市場對三星來說是重中之重,它不僅是三星半導體生產的關鍵基地,也是主要出口市場之一。
三星2024年財報顯示,其對華出口額高達64.9275萬億韓元,超過同期對美出口額61.3533萬億韓元。從多個角度來看,三星搶占中國市場的意圖十分明顯,中國市場在其全球戰略布局中的重要性逐漸超越美國市場,成為關鍵所在。
韓國半導體巨頭在華市場折戟,技術瓶頸與本土化競爭加劇結構性困境
盡管三星重視中國業務,但是其在華業績卻不盡如人意,面臨諸多挑戰。自2023年起,三星陸續關閉了在中國的多家手機及半導體工廠;2024年9月,三星在中國的偏光片資產出售給諾延資本和恒美光電;2025年2月,昆山三星電機有限公司完成清算工作。而在混合鍵合技術等新興技術領域,三星的創新能力卻顯得有些不足,不得不與中國存儲廠商合作。
股價方面,2024年三星的股價走勢極為慘淡,一路下滑近三分之一,11月更是觸及近四年來的最低點。這直接反映出投資者對三星的信心持續下降。而在剛剛結束的股東會上,有股東向路透社直言,批評三星“股票表現令人失望”。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市場對先進存儲芯片和晶圓代工的需求呈爆發式增長。然而,三星卻沒有能夠及時抓住這一機遇。在半導體代工領域,臺積電已經把三星甩在身后,高帶寬內存(HBM)技術也被競爭對手超越。曾經的“傳統巨頭”如今在“新興挑戰者”面前顯得力不從心,智能手機、電視和DRAM市場份額的全面下滑,更是讓三星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
作為一家深度依賴全球供應鏈和市場布局的企業,三星不得不在中美兩大經濟體之間尋求平衡,而這種平衡的難度正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升級而不斷增加。根據1月22日美國參議院收到的各企業行賄申報內容,2024年,三星集團在美國政界游說的支出高達698萬美元。這其中不乏資助對中國半導體持強硬立場的議員。
有公開資料顯示,韓企代表三星曾支持美國國會眾議院“中國特設委”前任主席、威斯康星州前聯邦眾議員邁克·加拉格爾。邁克·加拉格爾曾提出強烈呼吁,要求拜登政府對中國的經濟脅迫采取強硬立場,敦促商務部將長鑫等中國半導體頭部企業列入實體名單,并嚴禁美國技術流入其關聯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三星電子極為重視具備大宗產品屬性的DRAM市場,將其視為必爭之地。這一戰略布局可能對中國本土存儲廠商發起更激烈的競爭挑戰。不過從需求方面來看,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DRAM消費市場之一,服務器、消費電子等領域對 DRAM 的需求一直保持強勁態勢。若中國廠商能夠把握韓企戰略調整的時機,加快技術迭代,完善產業生態構建,未來有望在全球存儲市場中占據更重要的位置。
除三星以外,SK海力士也遇到了市場需求疲軟、價格下滑以及技術升級等多重壓力。2025年初,SK海力士官方宣布將在 2025 年上半年削減 10%的 NAND 閃存產量。3月6日,該公司又宣布關閉 CIS 部門,并將該部門的員工轉崗至AI存儲器領域。SK 海力士的這一系列退出舉措,意味著 CIS 市場競爭格局迎來又一次重大變局。從長期來看,中國廠商憑借技術創新和市場布局的不斷優化,并非沒有后來居上的可能。
當前,韓國半導體企業在全球市場暴露出諸多問題,如股價下跌、技術落后以及市場份額下滑等。這些都凸顯了它們在競爭中所處的困境。未來,這些企業能否在復雜多變的經濟、政治環境中重新奪回技術領先地位,目前仍充滿不確定性。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