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國家之根,民族之魂。文化建設起著調節社會生活、塑造積極健康社會風氣的作用。文化的傳承和良好社會風氣的塑造,需要不計功名利祿、默默奉獻的基層文化者。天津城建大學外國語學院姚春林教授就是這樣一位基層工作者,多年來在教育科研一線默默無聞地傳播著中西文化。在當下以社會經濟效益、論文數量、課題級別衡量高校教師的大環境下,姚春林教授幾十年如一日,不為外面的物質世界所打擾,堅守初心、砥礪前行、潛心育人。
堅守初心:傳播文化、塑造新風
姚春林教授2011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曾兩次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分別去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和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訪學一年。進入高校工作后,他努力將自己的所學傳授給學生們。他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初心,積極推進思政內容進課堂。在傳授學生西方語言文化的同時教授學生中國傳統語言文化,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例如,在教授學生《翻譯理論與實踐》課程時,時刻提醒學生注意漢語的韻律美;在教授《英美報刊選讀》時,提醒學生批判分析西方媒介的真實性和欺騙性。號召大家要學習西方文化的長處,以便豐富我們的社會文化。但學習西方語言文化卻不能崇洋媚外,閱讀外國作品為的是樹立中國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這就是姚春林教授的初心和使命。
潛心育人:踏石留印,潤物無聲
目前姚春林教授在天津城建大學外國語學院工作,承擔著大量本科教學任務。他潛心育人,年均課時量在550學時以上。即使承擔如此繁重的教學任務,姚春林教授始終把教學質量放在首位。多位外國語學院的同學表示,高中時候看到英語就頭痛,現在姚春林老師指導下學習英語,終于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一些自高中就選擇文科專業的學生說,看到形式語言學中的那些推導公式就頭痛,沒想到聽老師講解后立刻就開竅了,真心佩服老師的教學功底。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姚春林教授將自己的科研能力傳授給同學們,引導本科學生進入科學研究的大門。近些年姚春林教授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多次獲得國家級或省級立項;他指導的畢業論文多次獲評優秀畢業論文。
砥礪前行:專心科研,建言獻策
在做好教書育人工作的同時,姚春林教授積極投身科研事業,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近些年他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博士后面上基金項目、國家語委科研項目、國家民委科研項目等近20項省部級科研項目;撰寫的調研報告獲得國家民委的高度重視,被授予優秀獎。2014年姚春林教授和同事合作,在美國聯合文化出版社出版了專著《天津市語言類傳統民間藝術活力現狀及繁榮機制研究》,提出了諸多傳統文化保護的新觀點,如“對當前文化生態的適應性是決定語言類傳統民間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保護語言類傳統民間藝術,核心部分應該是保護語言類傳統民間藝術所表現出的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稀缺性和獨特性是衡量采用‘吸血性保護’還是‘生產性保護’的重要依據”“與現代數字技術相結合傳承與保護語言類傳統民間藝術”“如果一種語言類傳統民間藝術在當下的社會中繼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并且這種語言類傳統民間藝術仍舊被觀眾認定為是原有傳統民間藝術的延續,那么不管這種語言類傳統民間藝術在形式上發生了多大變化,我們都可以認為這種傳統民間藝術的保護是成功的”。這些觀點都是語言文化保護界未曾認真思考過的觀點。哈爾濱理工大學周榮教授對該著作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這些觀點指出了語言類傳統民間藝術傳承與保護的核心問題,頗具深意,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薪火相傳:敢為人先,開放包容
姚春林教授保持積極向上的奮斗精神,敢于挑戰新領域、新課題,在傳承文化、教書育人和科研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除了在科研方面的高瞻遠矚,姚春林教授在人才培養上更是深謀遠慮,積極引導學院的年輕老師走上科學研究之路。在他的積極引導和幫助下,單位里很多以前的“科研小白”逐漸愛上了科研活動;成功申報并獲批了多項高級別課題。除了影響和幫助年輕老師外,姚春林教授還積極引導外國語學院的學生從事語言文化研究。近些年每年都有近20位同學奔赴高內外知名高校繼續從事語言文化研究。這些年輕的學子是中外語言文化交流與傳播的未來,他們將像種子一樣,將傳承與發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播撒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結語:繼往開來,期待明天
姚春林教授正以實際行動詮釋著這種精神。在榮譽和獎勵面前,他多年如一日地默默踐行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耕耘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中。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