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中國在全球聚光燈下發展的更加敞亮,于是中文便更加引起全球的矚目。面對不同土壤國際關系上,語言上尋求文化的認同共鳴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在由中國網指導、傳神語聯、北京中投視訊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傳神者大會上,5位教育領域專家給出了各自的答案。
新技術時代,海外中文教育的發展趨勢發生了明顯變化。從教學環境、教學模式再到教學內容在顯著改變。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于曉表示,在疫情、技術發展等多因素的驅動下,國際中文教育走向線上線下結合,帶來了教育的去中心化和分散化,學生對學習要求更加精準和個性化,學習場景上更游戲化、娛樂化。
據北京師范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宋繼華教授則認為,變化趨勢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是本土化特征加強,顆粒度更細;第二是職業化,將職業技能和中文教育結合,滿足產業建設的實際需求;第三是標準化,出臺一系列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第四是智能化,將信息技術運用在教育教學領域。
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雖已成為業界共識,但針對熱點趨勢背后的底層邏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副院長李祿興教授表示:“線上和線下很難達到同步的教學效果,簡單地將線下教材拍照上傳,絕不是真正的線上教學。”如何用技術解決線上教師和學生之間溝通的溫度問題,是未來要持續研究的課題。
梅蘭書院校董會主席李曉梅院長同樣指出,在政策性調整的背景下,今年資本大量涌入海外中文線上教育,但線下教育仍然具備不可替代性,教育著眼點仍然要落在真正傳承中華文化之上。同樣他也表示,梅蘭書院運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質,讓入駐的語言學??梢悦嫦蛉蜻M行教學。同時,教師、學生、學歷、學習情況等都具有可追溯性。在此背景下,傳神語聯與梅蘭書院在大會上進行戰略合作簽約,雙方以技術與資源入局,進一步深化華文教育生態發展,共同推動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建設。
國際中文教育作為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未來將更好地擁抱數字技術,擴大海外傳播,搭建語言智慧教育平臺,為海外中文傳播有效助力。傳神語聯也將持續做好技術賦能教育模式創新發展,為加速培養全方面的翻譯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