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中共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第十五次代表大會在石柱黃水勝利召開。整個石柱黃水國家森林公園銀裝素裹,分外妖嬈。千野草場,大片火棘刺透皚皚白雪,用耀目的火紅色展示著旺盛的生命活力。
會議提出,要全力打好鄉村振興、產業升級、城市更新、動能提升、綠色轉型主動仗,努力打造渝東鄂西綜合交通新樞紐、“兩群”綠色協同發展新典范、武陵山區鄉村振興新樣板、成渝地區康養經濟新標桿,加快建設全國生態康養勝地,奮力開創現代化石柱美好未來。
打造渝東鄂西綜合交通新樞紐
1991年,石柱對外聯絡的通道,僅有一條公路。彼時,從石柱到重慶,需先乘車到高鎮,再乘船到朝天門。這個過程,得花一整天時間。而石柱到成都,則需3天。
歷經30年不懈努力,獨特的區位和便捷的交通,已成為推動石柱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條件和必備要素。從石柱乘高鐵,已經實現“1小時重慶、5小時武漢、8小時廣州、9小時上海、10小時北京”。
特別是近年來,石柱一面加強與周邊區縣聯動,一面強化自身交通建設,不斷在交通建設上“換擋提速”。全縣“一環七射八聯線”公路網絡和“四高一鐵”的綜合交通骨架逐步成型,交通優勢日趨凸顯。
未來5年,石柱將充分發揮聯通“兩群”和鄂西的節點作用,搶抓“高鐵時代”機遇,聚焦東南西北、鐵公水空、互聯互通,全力建設高質量交通強縣,加快構建“七高四鐵一港一場”對外綜合交通體系,切實推動交通區位優勢轉化為對外開放優勢,努力在渝東鄂西區域發展中發揮集散作用。
全縣將加快交通強縣建設步伐,積極推動渝宜高鐵、梁忠石高速等跨區域重大交通項目建設,深入實施國省道、縣鄉道養護和改造工程,建好管好“四好農村路”,不斷完善產業路、旅游路、便民路,努力打造渝東鄂西綜合交通新樞紐。
打造“兩群”綠色協同發展新典范
10月15日,石柱至黔江高速公路全線開通運營,我市渝東北、渝東南“兩群”,有了首條直連的高速通道。
交通助力,使地處中西部交界處的石柱,已成為“兩群”重要聯結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直通中東部的交通要道、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通江達海融入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前沿陣地。
推動“兩群”綠色協同發展,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要部署。自市委五屆八次全會擘畫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全市“一區兩群”協調發展美好藍圖,并就渝東南建設烏江畫廊文旅示范帶,和武陵山區民俗風情生態旅游示范區提出明確要求后,石柱便迅速行動,積極融入示范帶和示范區建設。與南岸、綦江、忠縣、豐都、四川內江、湖北利川等地交流合作積極推進,“三峽庫心·長江盆景”、武陵山區民俗風情生態旅游示范區跨區域發展邁出穩健步伐。
石柱將立足長江上游、武陵山區、“兩群”節點,聚精會神辦好自己的事,積極作為辦好合作的事,以高水平打造“三峽庫心·長江盆景”為牽引,加強與“兩群”區縣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環保等方面的協同協作,走出一條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努力在“兩群”綠色協同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
全縣將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市域“一區兩群”協調發展,依托“三峽庫心·長江盆景”、渝東南武陵山區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等合作平臺,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協同協作、生態環保聯防聯治、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努力打造“兩群”綠色協同發展新典范。
打造武陵山區鄉村振興新樣板
走進石柱冷水鎮八龍村,群山沃野映襯于藍天白云之下,同純正的田園風光組構成一幅令人心曠神怡的自然畫卷。
依托絕佳的生態環境,八龍村村民安居樂業,種植莼菜4000余畝,把家鄉建設成全球最大最優質的莼菜基地。每年,這里都會舉辦莼菜文化月,挖掘和宣傳莼菜文化,為產業振興、地方發展助力。
環境優美,產業興旺的,不僅是八龍村。近年來,石柱一手摘窮帽,一手謀振興。鄉村振興扎實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帶、示范片加快建設,黃水萬勝壩社區、冷水八龍村、中益坪壩村躋身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石柱過去的主戰場是脫貧攻堅,現在的主陣地是鄉村振興!”石柱縣委主要領導表示,石柱將大力弘揚偉大脫貧攻堅精神,全力打好鄉村振興主動仗,扎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以鄉村振興示范帶、示范片建設為重要抓手,分層分類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努力在武陵山區鄉村振興中發揮先行作用,打造武陵山區鄉村振興新樣板。
打造成渝地區康養經濟新標桿
實踐證明,發展康養產業,打造康養經濟,石柱大有作為。
過去5年,石柱康養經濟蓬勃發展,“六養”產品和服務享譽全國。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石柱縣康養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50.2%,康養經濟占據全縣經濟總量“半壁江山”。預計“十四五”末,全縣康養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將達到55%。
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根基在產業,希望在產業。
石柱將用好先發優勢,依托綠色生態,推進全域康養,建立完善以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綠色生態工業、康養休閑旅游業、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的康養產業體系,豐富優化康養產品和服務供給,不斷提升康養經濟支撐力、影響力、帶動力,努力在成渝地區康養經濟發展中發揮帶動作用。
全縣將全力推進產業提檔升級,不斷提升經濟質量效益。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采取超常規力度、超常規舉措,全力打好產業升級主動仗,不斷夯實康養產業體系“四梁八柱”,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工業提速擴量、旅游業提檔升級、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努力打造成渝地區康養經濟新標桿。
建設全國生態康養勝地
7月20日,為期4天的“中國·重慶(石柱)第五屆康養大會”在石柱黃水開幕。大會圍繞市委“要推動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著力打造康養與生物醫藥兩張牌”的相關規劃,進一步聚焦“中醫藥與康養”,推動“康養石柱”建設。
本屆康養大會,石柱簽約總投資額110.3億元的多項康養投資項目;簽訂了“秦良玉文化”、鐵人三項賽體育運動發展協議;舉行了“西沱古鎮國家4A級旅游景區”“中國鐵人三項運動特色學校”“中國康養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百強縣”授牌儀式;發布了《石柱黃連產業白皮書》……
建設全國生態康養勝地既是市委、市政府為石柱錨定的發展方位,也是石柱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目標定位。連年舉辦的康養大會,都是“康養石柱”的豐收季。連續成功舉辦5屆康養大會,極大地助推了石柱建設全國生態康養勝地的步伐。
石柱將聚焦生態環保高水準、經濟發展高質量、開放聯動高水平、城鄉建設高顏值、人民生活高品質、社會治理高效能,打好“五大主動仗”,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保持定力、凝聚合力、持續發力,加快建設全國生態康養勝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