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27日,法國阿爾斯通前高管、《美國陷阱》作者皮耶魯齊(Pierucci)在巴黎接受新華社采訪時指出,美國當局對華為采用的策略非常類似于此前針對阿爾斯通的策略,真相路人皆知,任何人都無法忽視美國將法律作為經濟戰(zhàn)爭武器的事實。所有國家都應團結起來,抵制美國的單邊主義。
他呼吁,“昨天是阿爾斯通,今天是華為,那么明天又會是誰?現在是歐洲和中國做出回擊的時候了。”
據悉,“皮耶魯齊之囚”始于2013年,當年皮耶魯齊在美國機場中轉,計劃前往墨西哥開拓拉美業(yè)務,結果被美國聯邦調查局逮捕入獄,并對阿爾斯通處以7.72億美元罰款,這讓阿爾斯通陷入“外有官司,內有錢荒”的絕境,最終阿爾斯通的電力業(yè)務被拆分收購,而“吃下”阿爾斯通優(yōu)質資產的正是其美國對手通用電氣(GE)。
皮耶魯齊介紹,其在法國阿爾斯通工作了22年,是電力和軌道交通設備領域的全球專家。自2011年以來,他負責管理鍋爐部,阿爾斯通的戰(zhàn)略是將該部門與中國上海電氣集團的鍋爐業(yè)務部門合并為合資企業(yè),從而成為該領域的全球領導企業(yè)。他被任命為該合資企業(yè)的首席執(zhí)行官,并于2012年8月與家人一起搬到新加坡,創(chuàng)建總部并完成兩個公司之間的談判。
在定居新加坡8個月后,他飛往美國出差,在紐約肯尼迪機場下飛機時被美國聯邦調查局逮捕。美國司法部在沒有通知其本人的前提下,于2012年11月起訴皮耶魯齊違反美國《反海外腐敗法》,并指控其參與了2003年4月在印度尼西亞的一起與阿爾斯通有關的腐敗案件。
據皮耶魯齊介紹,實際上,2013年,阿爾斯通已被美國司法部調查3年多,但當時阿爾斯通首席執(zhí)行官柏珂龍決定不與美國當局合作。美國人失去了耐心,決定逮捕他,以此向阿爾斯通首席執(zhí)行官傳遞一個明確信號:“如果你繼續(xù)不配合,你將是下一個進監(jiān)獄的人。”
皮耶魯齊表示,在其被捕后,阿爾斯通開始與美國司法部全面合作。為了自保,首席執(zhí)行官背著法國政府及阿爾斯通管理層的大部分人,通過秘密協商,將包括電力在內的公司四分之三業(yè)務賣給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通過收購阿爾斯通,美國已獲得維護所有法國核電站的權力,這些核電站提供法國75%的電力。
法國總統馬克龍目睹過“皮耶魯齊事件”全過程,2016年,尚為奧朗德政府經濟部長的他曾表示,“法國為(阿爾斯通瓦解)錯誤付出代價,自2000年來,法國丟失超過100萬個就業(yè)崗位,并處于脆弱的局面。”
皮耶魯齊認為,美國希望控制整個世界的貿易。為此,冷戰(zhàn)結束后,它重新定位了自己的情報機構,側重于收集經濟情報和秘密監(jiān)視競爭對手,就像斯諾登所揭發(fā)的那樣。
他表示,美國還打著道德幌子,針對它的國外競爭對手設立域外法,比如《反海外腐敗法》。這部法律1977年出臺,但此后20多年沒有被用過。1998年,美國決定把它變成域外法。比如,只要外國公司用美元交易或者公司使用了服務器在美國的郵件系統,美國就認為他們對這個公司及員工所做的一切有了司法管轄權。
皮耶魯齊介紹,迄今為止,已根據此法繳納罰款超過1億美元的已有29家企業(yè)中,其中15家是歐洲企業(yè),自2010年以來,僅法國公司因違反美國域外法就給美國國庫支付了近140億美元罰款。
皮耶魯齊在《美國陷阱》一書中指出,1977-2014年間,涉及美國《反海外腐敗法》這一國內法的調查中,30%(474項)是針對非美國企業(yè)的,但它們支付的罰款占總額的67%。
他認為,“美國陷阱”就是美國利用其法律作為經濟戰(zhàn)的武器,削弱其競爭對手,有時是為了低價收購競爭對手。
今年5月開始,美國開始進一步打壓華為: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tài),允許美國禁止被“外國對手”擁有或掌控的公司提供電信設備和服務。隨后,美國商務部產業(yè)與安全局(BIS)將華為及其非美國附屬68家公司納入“實體清單”。
法國總統馬克龍5月16日公開表示,法國將不會屈服于美國的壓力而封殺華為5G設備。
皮耶魯齊認為,美國當局對華為采用的策略非常類似于針對阿爾斯通的策略。從背景看,當然還有美國對中國發(fā)起的貿易戰(zhàn),特別是5G技術,眾所周知,華為已領先其他競爭對手。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此也毫不隱瞞。真相路人皆知,任何人都無法忽視美國將法律作為經濟戰(zhàn)爭武器的事實。所有國家都應團結起來,抵制美國的單邊主義。昨天是阿爾斯通,今天是華為,那么明天又會是誰?現在是歐洲和中國做出回擊的時候了。”他呼吁。
中國外交部曾在5月23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提及阿爾斯通事件。當時發(fā)言人陸慷在回答有關美國打壓華為的提問時說道,絕大多數國家都對法國阿爾斯通公司的前車之鑒記憶猶新,對美國政府動用國家力量打壓他國企業(yè)、干擾市場運行、阻撓他國互利合作的行徑始終保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