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定軍 北京報道
經歷了2017年的繁榮,2018年,資源大省能否繼續快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除了遼寧、陜西等省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較快之外,大部分資源大省的工業增加值增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以今年1-4月數字為例,內蒙古、天津、黑龍江、山東、河北、山西、寧夏、新疆、甘肅、吉林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都低于全國6.9%的平均增速。
具體而言,資源大省今年的鋼鐵、煤炭、原油等資源類產量,出現了增長瓶頸。以原煤產量看,山西、黑龍江、山東、新疆的4月產量同比增速僅僅為1.4%、0.6%、0.5%、-1.1%。原油同比產量中,新疆、天津、黑龍江、陜西的同比產量增速分別為3.4%、-1.9%、-5.7%、1.4%。
“目前全國經濟增速較為平穩,這使得能源、原材料等需求不是很大,所以資源大省靠傳統產業難以實現經濟快速增長。”中國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徐逢賢認為。
資源大省工業增速平淡
據了解,去年全國包括鋼鐵、煤炭等大宗商品的價格快速上升,促進了資源大省工業利潤大幅轉好。目前,全球石油價格出現較快回升,也使得很多地區的石化工業利潤增長較快。
同時,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4月河北唐山地區鋼坯和三級螺紋鋼價格分別為每噸3500元左右,仍然在高位。
然而,一邊是大宗商品價格走高,一邊是資源大省工業增加值增速平平。
今年4月,除了遼寧、陜西、內蒙古、天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在7.5%之上,黑龍江、山東、河北、山西、寧夏、新疆、甘肅、吉林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平平,上述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都低于4月份全國7%的增速。其中,吉林同比增速甚至為-2.2%。
如果從前4個月數字看,吉林、甘肅、新疆、寧夏、山西、河北、山東、黑龍江、天津、內蒙古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均低于全國6.9%的增速。其中,天津、河北、吉林今年前四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只有2%、3%、0.4%。
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什么?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不少資源大省遭遇大宗商品產量增長瓶頸。
數據顯示,今年4月,天津、河北、遼寧、山東的粗鋼產量分別同比增長-10%、10%、-1%、-3%。如果看煤炭產量,4月山西同比產量增速為1.4%,黑龍江產量增速為5.4%,新疆增速產量為-11.3%,陜西和內蒙古產量同比增速高一些,分別為12%、32.3%。
如果看原油產量,天津、黑龍江、新疆的產量分別同比增長-1.9%、-5.7%、3.4%。此外,4月天津、黑龍江、新疆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速分別為1.2%、5.4%、-11.3%。
劉海民表示,一些地區的鋼鐵產量增速不高,河北作為第一鋼鐵產量大省在限產。
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徐逢賢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中國的資源產品需求量并未出現較快增長,這倒逼資源大省加快發展新的產業。
數據顯示,目前資源大省確實在大力發展新興產業。
以河北為例,4月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鋼鐵)增加值只增長2.0%,但是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27.7%,汽車制造業增長9.9%,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14.5%。
從產量看,4月河北工業機器人增長1.4倍,光纜增長12.8%,大幅高于鋼材增長6.3%、水泥下降10.2%的速度。
此外,1-4月山東粗鋼產量為2359.8萬噸,同比增長-5.3%。但是1-4月山東新能源汽車產量為6.5萬輛,增長103.1%。生產數控金屬切削機床0.8萬臺,增長60.0%;工業機器人348.9套,增長104.9%。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產品產量中,生產光纖30.5萬千米,增長19.1%;服務器24.2萬臺,增長58.2%;半導體分立器件103.3億只,增長41.9%。
天津目前鋼鐵和原油產量等增速不高,但是1-4月份,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1%,醫藥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
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寶貴指出,各地發展新興產業要結合本地的優勢,“不能看別的地區發展什么好就上什么項目”。例如天津發展智能制造業,因為過去大飛機制造有一定基礎,實現飛機產業集群發展的可能性較大。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資源大省新興產業發展整體較快,但仍然還沒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撐力量。傳統產業發展緩慢,但是比重仍很大。
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指出,中國目前在一些傳統產業,也要向高端走,比如高端鋼材領域需要有突破。“國內很多鋼材生產還需要提高質量和精度,像制造軸承、齒輪等的很多高質量鋼材生產不出來。中國出口鋼材價格每噸只有進口的一半左右,這說明中國鋼材質量與國外還有差距,這是中國企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