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 (記者 蔣夢惟 實習記者 于新怡)4月19日,商務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在回應有報道稱美方已同意在世貿組織中磋商對華關稅問題一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回應稱,美方依據301條款,公布對中國征稅產品建議清單的措施,完全拋棄了多邊規則,是典型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行徑。目前雙方尚未就美國301條款調查和美國對中國征稅產品建議清單問題進行任何雙邊談判。
高峰表示,今年以來,美方已經對中國產品發起了5起反傾銷和反補貼的合并調查,在涉案的5個產品中,有3個是鋼鐵產品或者是制品。根據美方的統計,美方現有生效的貿易救濟措施中有223項是針對鋼鐵產品或者是制品的,占美國全部貿易救濟措施的比例超過50%。“我們不希望看到,世貿組織的貿易救濟措施被個別成員所濫用,更反對把貿易救濟措施變成推行貿易保護主義的工具。”
發布會召開同日,商務部還公布了對原產于美國、歐盟和新加坡的進口鹵化丁基橡膠(也稱鹵代丁基橡膠)反傾銷調查的初裁裁定,自今年4月20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原產于美國、歐盟和新加坡的鹵化丁基橡膠時,應依據裁定所確定的各公司傾銷幅度(26%-66.5%)向中國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這已是我國商務部一周內第二次發布針對從美國進口產品進行的反傾銷調查初步裁定結果。
今年3月,依據所謂301調查結果,美國發布對征稅產品建議清單,共涉及中國約500億美元出口,覆蓋信息和通信技術、航空航天、機器人、醫藥、機械等行業。旋即,中國也公布對自美進口的大豆、汽車、化工品等500億美元商品征稅的對等措施。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張煥波分析,美國執意發起對華貿易調查的主要原因是誤判了美中貿易逆差形式。中國是世界制造業基地,基礎扎實的加工貿易產業吸引了周邊多國投資生產并銷往美國,美方錯誤地將這部分出口計算到中國頭上,導致美中貿易逆差被嚴重高估。
此前業界有報道稱,商務部針對美國高粱的措施是對美國發布中興禁令的反擊。對此,高峰直言,高粱反傾銷案是一起獨立的貿易救濟調查案件,調查和裁決是嚴格按照世貿組織的相關規則和中國的相關法律開展的。
對于中國對美國大豆、高粱等谷物的限制,高峰表示,中方的反制措施是經過認真評估的,對中方總體影響不大。“中國糧食產量總體呈上升的趨勢,2004-2015年中國連續12年糧食增產,2016年、2017年糧食產量在6億噸以上,從美國進口的谷物占比不到2%,主要是調劑品種需要,加征關稅對國內基本沒有影響”,高峰表示,對于可能面臨的負面影響,中方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有條件、有辦法、有能力化解貿易摩擦帶來的挑戰。
作者:蔣夢惟 于新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