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萍 見習記者 王佳昕 北京報道
4月1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措施,緩解看病就醫難題、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決定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并鼓勵創新藥進口,順應民生期盼使患者更多受益。
實際上,抗癌藥價格問題一直是李克強關注的重點之一。4月10日下午,李克強考察抗癌制藥外企上海羅氏制藥時表示:“希望你們生產的抗癌藥等重大疾病藥品價格能夠更加優惠公道。這樣不僅患者能夠得到更及時的治療,而且企業也能夠實現薄利多銷,使雙方都受益。”
對此,一位跨國藥企研發總監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將加速進口藥上市,也有利于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現在中國鼓勵創新藥發展,在審批流程等方面也逐漸與國際接軌,對跨國藥企來說也是一個重大的發展機遇。
前述跨國藥企研發總監表示,“從去年開始,總部頻繁到中國調研考察,未來將把中國納入與日本、歐洲等同樣重要優先的市場。”
加快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加快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可以提高醫療服務效率,讓患者少跑腿、更便利,使更多群眾能分享優質醫療資源。
國務院要求,加快二級以上醫院普遍提供預約診療、檢驗檢查結果查詢等線上服務。允許醫療機構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等互聯網醫療服務;推進遠程醫療覆蓋全國所有醫聯體和縣級醫院,推動東部優質醫療資源對接中西部需求,支持高速寬帶網絡覆蓋城鄉醫療機構,建立互聯網專線保障遠程醫療需要。”
實際上,在“互聯網+”之下的遠程醫療、醫聯體等能夠更好地將資源下沉,緩解大城市看病難等問題。
對此,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莊一強指出,醫聯體將疏通優勢資源下沉渠道,形成三甲醫院帶動基層醫院發展的局面。
此前,武漢市第五醫院院長張斌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在第五醫院“醫聯體”內,門診病人在醫院看病可以帶藥回社區打針,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標準繳納注射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第五醫院檢查結果互認;住院病人下轉醫院安排免費接送,實行“病房到病房”的無縫對接。
國務院提出,探索醫療機構處方與藥品零售信息共享。推行醫保智能審核和“一站式”結算。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標準體系,加快信息互通共享,強化醫療質量監管和信息安全防護。
此前,信息孤島問題一直是橫亙在醫療服務領域的大問題,隨著近幾年互聯網+的發展,孤島正在逐步打破。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在加快信息互通共享方面,以各地檢驗結果互認為例,全國平均來看,目前實現檢查結果互認的醫院大概達到了86%。
原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改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曾表示,隨著改革的推進及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將來區域之間、醫療機構之間的差異在逐步縮小,檢查檢驗結果互認范圍會增加。在緊密型的醫聯體包括專科聯盟內,通過大醫院管理和技術的下沉,遠程醫療技術的使用等,可以大大提升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比例,更好的保障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有效降低醫療負擔。
對于遠程醫療的發展,李克強也十分關注。4月11日,李克強在考察上海華山醫院遠程會診中心時指出,要優先提速遠程醫療,讓優質醫療資源普惠更多群眾。
李克強表示,遠程醫療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今年中央財政要在上述兩方面對中西部等貧困地區加大硬件投入,電信企業要優先提速遠程醫療,用“互聯網+醫療”讓優質醫療資源普惠更多群眾。
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
在看病難之外,用藥難、用藥貴問題也一直是國家要重點要解決的問題。
“一些市場熱銷的消費品,包括藥品,特別是群眾、患者急需的抗癌藥品,我們要較大幅度地降低進口稅率,對抗癌藥品力爭降到零稅率。”李克強在3月20日答中外記者問時這樣說道。
從總理答記者問的表態,到現如今決定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僅僅相隔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這對國內的癌癥患者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
據了解,許多患者使用的抗癌藥品,特別是癌癥治療靶向藥,大都是價格昂貴的進口藥品,一般的家庭難以承受,甚至因病致貧。
在部分抗癌藥限價措施出臺前,有統計數據指出,惡性腫瘤平均治療費用達到15萬至50萬元,而自費藥的比例有可能甚至高達90%。
為減輕廣大患者特別是癌癥患者藥費負擔并有更多用藥選擇,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2018年5月1日起,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堿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至零,使我國實際進口的全部抗癌藥實現零關稅。較大幅度降低抗癌藥生產、進口環節增值稅稅負。
同時,上述會議要求抓緊研究綜合措施,采取政府集中采購、將進口創新藥特別是急需的抗癌藥及時納入醫保報銷目錄等方式,并研究利用跨境電商渠道,多措并舉消除流通環節各種不合理加價,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急需抗癌藥的價格有明顯降低。
國務院提出要加快創新藥進口上市。將臨床試驗申請由批準制改為到期默認制,對進口化學藥改為憑企業檢驗結果通關,不再逐批強制檢驗;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對創新化學藥設置最高6年的數據保護期,保護期內不批準同品種上市。對在中國與境外同步申請上市的創新藥給予最長5年的專利保護期限補償;強化質量監管,加強進口藥品境外生產現場檢查,嚴打制假售假。
前述跨國藥企研發總監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對跨國藥企進口藥來說確實是利好消息,此前審批積壓,一個臨床申報需要等待36個月,很多藥企都打退堂鼓離開中國市場。“現在的備案制、憑企業檢驗結果通關等,大大加快了進口藥進入中國的速度。”
在第三方醫療服務體系麥斯康萊創始人史立臣看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并不是簡單地提出了進口癌癥藥零關稅的實施日期,而是進一步打出支持創新藥進口上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系列組合拳,這對跨國藥企及進口藥是利好消息,同時也讓老百姓能更快地用上與全球同步的新藥,也進一步減輕老百姓的用藥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