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移動物聯網產業聯盟聯合ofo小黃車于近日發布《共享單車電子圍欄技術要求》,規定了電子圍欄在共享單車終端定位停放、電子圍欄施劃、共享單車停放管理平臺、共享單車用戶APP等方面的多項標準。
電子圍欄技術可為共享單車有效設置可停區域及禁停區域,從而規范用戶的停放。技術要求規定,共享單車應安裝衛星定位模塊,模塊可接收北斗或GPS等衛星信號進行定位,應在APP地圖上顯示附近電子圍欄的位置信息,引導用戶有序停放。對停放到電子圍欄內的單車,采取信用分獎勵等措施。
同時,實體電子圍欄區域應具備明顯標識,圍欄區域內可明確指定共享單車停車位置,區域邊界劃定明顯。無實體電子圍欄標識的,應在APP地圖中設有明顯標識。另外,共享單車電子圍欄企業運營平臺應具備大數據處理功能,能夠準確采集共享單車上報的狀態信息,對采集到的數據具有實時存儲、處理的能力。
“通過大數據系統和模型,可以分析出某地車輛淤積是‘真淤積’還是‘假淤積’,以此減少無效的調度,更好地方便用戶。”ofo小黃車相關負責人介紹,“假淤積”是指車輛雖然停放,但根據需求模型測算,車輛將很快被騎走的情況。投放優化、調度優化、找車優化是線下運營標準化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