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加快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選擇120個縣及縣級市開展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工作。名單顯示,我省蘭考縣、鄢陵縣、新安縣、南樂縣、新鄭市名列其中。
6月3日,國家發改委官網公布了《關于加快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稱,“以發展基礎扎實、財政實力較強、政府債務率較低為基本要求,在湖北、長江三角洲區域、粵港澳大灣區和其他東中部都市圈地區,兼顧西部和東北地區,選擇120個縣及縣級市開展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工作。”
國家發改委公布的《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名單》顯示,上述120個縣及縣級市分布于24個省份,其中,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東部地區58個,中部地區31個,西部地區21個,東北地區10個。名單顯示,我省蘭考縣、鄢陵縣、新安縣、南樂縣、新鄭市名列其中。
具體名單為:
重點任務都有啥?
《通知》瞄準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需要政府支持引導的公共領域,明確提出了4大領域17項建設任務。
一是推進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共有6項建設任務,包括健全醫療衛生設施、完善教育設施、改善養老托育設施、發展文旅體育設施、完善社會福利設施、建設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等。
二是推進環境衛生設施提級擴能,有3項建設任務,包括完善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設施、健全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改善縣城公共廁所等。
三是推進市政公用設施提擋升級,有5項建設任務,包括優化市政交通設施方面、完善市政管網設施、發展配送投遞設施、推進縣城智慧化改造、更新改造老舊小區等。
四是推進產業培育設施提質增效,有3項建設任務,包括完善產業平臺配套設施、健全冷鏈物流設施、提升農貿市場水平等。
其中,當前最為緊迫的是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需求,優先支持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設施、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抓緊落實《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加強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提高平戰結合能力;抓緊落實《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能力建設實施方案》,健全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防止疾病傳播。
《通知》表示,各地區要堅持“缺什么補什么”,立足本地實際和發展急需,參照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項目范疇,因地制宜研究確定本地項目范疇。加快確定一批彌補本地突出短板、契合群眾迫切需要的項目,以及一批公共性平臺性程度較高、惠及較多群眾及市場主體的項目,特別是能夠盡快見效并形成實物工作量的項目。
另一方面,要嚴格防范風險。《通知》強調,各市縣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嚴防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審慎論證項目可行性,優選項目、精準補短板、不留后遺癥。嚴防“大水漫灌”,確保精準投資、提高投資效益。嚴防“半拉子工程”,確保項目資金來源可靠、規模充足。嚴防“大拆大建”,優先采取改擴建方式,必要時采取新建遷建方式。嚴防“貪大求洋”,落實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新時期建筑方針。
對120個示范縣及縣級市,《通知》表示,將加大中央財政性資金等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其圍繞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項目范疇,啟動建設示范性項目,創新資金投入方式與運營模式,并以現場會、典型案例推介等方式推廣好的經驗做法。
資金從哪兒來?
統籌發揮政府和市場“兩只手”的作用,區分公益性、準公益性和經營性項目,合理設計資金保障方式,既拓寬財政資金投入渠道,又調動金融資本和工商資本投入的積極性。
一是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落實政府投資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建設的要求,針對縣城公益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設計多元化的財政性資金投入保障機制。縣城公益性項目主要通過地方政府財政資金予以投入,符合條件的縣城公益性項目可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予以適當支持。對其中有一定收益但難以商業化合規融資、確需舉債的縣城公益性項目,除上述資金支持渠道外,還可通過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抗疫特別國債予以支持。
二是吸引社會資本投入。針對縣城準公益性及經營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設計市場化的金融資本與工商資本聯動投入機制。對符合條件的大中型準公益性及經營性項目,可通過健全政銀企對接機制,利用開發性政策性商業性金融、國家城鄉融合發展基金予以融資支持。對符合條件的縣城智慧化改造、產業平臺配套設施建設等領域項目,可通過新型城鎮化建設專項企業債券予以融資支持。規范有序推廣PPP模式,帶動民間投資參與投入的積極性。
工作時序是如何安排的?
國家發展改革委規劃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依據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及各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立足各地區發展基礎和要素條件,建立分區分類推進建設的支持引導機制。優先支持東部地區基礎較好縣城建設,率先實現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有序支持中西部和東北城鎮化地區縣城(含邊境地區重點縣城)建設,加快增強人口經濟承載能力。合理引導中西部和東北農產品主產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城建設,提高對農業農村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保障能力。
在此基礎上,為加快形成投資效益、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并強化典型引路、發揮頭雁效應,我們會同各地區以發展基礎扎實、財政實力較強、政府債務率較低為基本要求,在120個縣及縣級市開展示范工作。對這些示范縣及縣級市,將加大中央財政性資金等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其圍繞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項目范疇,建設示范性項目,創新資金投入方式與運營模式,并以現場會、典型案例推介等方式推廣好的經驗做法。
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名單的基本情況如下。一是從數量看,示范縣及縣級市數量為120個,占全國縣及縣級市(1881個)的6%。二是從結構看,在示范名單中,縣的數量占2/3、縣級市數量占1/3。三是從分布看,長江三角洲區域、粵港澳大灣區等東部地區縣城58個,中部地區縣城31個,占示范數量的74%,其中湖北、浙江、江蘇、廣東、福建、山東各10個;西部和東北地區有條件縣城31個,其中邊境城市5個。四是從區位看,中心城市周邊和有關省份初步編制完成的9個都市圈規劃內的縣城為81個,占示范數量的68%。此外,縣級政府綜合債務率預警縣及縣級市一概不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