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日,承擔著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的重要使命,河南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
三年歲月悄然走過,作為改革試驗田,河南自貿試驗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
4月1日,在掛牌三周年的日子里,三個片區成績單來了。
鄭州片區:日均注冊企業近80家,創下多個全國第一、全省第一
作為河南自貿試驗區的核心片區,鄭州片區承擔著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雙重任務,是改革試點任務最多、開放平臺設施最齊備、創新資源要素最密集、先行先試成果最豐富的片區,正在積極探索內陸地區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新路子、新模式。
三年來,鄭州片區創下了多個全國第一、全省第一。
新注冊企業數位居全國自貿區前列。截至2019年12月底,自貿區鄭州片區新注冊企業55671戶,新注冊資本總額為6581.2億元人民幣,是自貿試驗區成立前的近3倍,日均新注冊企業近80家,以1/100的土地面積創造全市同期新注冊企業數的近1/5。累計新注冊外資企業356家,約占全市的一半。新注冊企業數在全國18個自貿試驗區56個片區居于前列。
河南自貿試驗區鄭州片區在全國率先推出原產地證書“信用簽證”,被業界俗稱為“紙黃金”,為企業減免進口國關稅數億元。榮獲“2017中國自貿試驗區十大創新案例”。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率先在全國試點實行“三十五證合一”,2017年8月1日在全省范圍內復制推廣。
全國率先推出跨境電商“網購保稅 實體新零售”模式。“網購保稅 實體新零售”豐富了跨境電商進口銷售新途徑,滿足了消費者“所見即所得”的即時購買需求,跨境電商“網購保稅 實體新零售”模式創新案例獲評2018中國自貿試驗區十大創新成果。
全國率先推出“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正面監管模式”。“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正面監管模式”創新案例榮獲2019中國自貿試驗區十大創新成果。
全國率先推出“企業登記身份管理實名驗證系統”。 2019年3月1日,全國首家企業登記身份管理實名驗證系統在河南自貿試驗區鄭州片區綜合服務中心啟動,實現“線上線下實名驗證全覆蓋”。
鄭商所PTA期貨引進境外交易者。2018年11月30日在鄭州商品交易所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成為全國第一個引入境外交易者的化工品種。實施“政銀合作直通車”創新舉措,實現在全國率先推行企業“開戶一站通”、銀行網點代辦企業登記業務、“一站式”全流程金融綜合服務等6項創新。
“住所(經營場所)申報承諾制”在全省范圍內復制推廣。
坐落于鄭州片區管委會的河南自貿試驗區展示中心,是全國第三批7個自貿試驗區中首家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展覽中心,已經成為鄭州市乃至河南省對外開放的一張靚麗名片。
首個中歐班列進口運郵試點,同時中歐班列(鄭州)是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確定的全國唯一的鐵路進口郵件試點線路。
洛陽片區:5個“十”看懂洛陽如何爭當改革先鋒
三年來,洛陽片區圍繞高水平建設自貿區,對標國際一流、優化營商環境,努力打造一流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彰顯了作為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的實力和魅力。
總結三年來洛陽片區走過的路,可以用“10組數據、10個全省第一、10佳創新案例、10項改革、10項創舉”等5個方面“看自貿”。
在“10組數據”中,目前累計入駐市場主體2.5萬戶,注冊資本突破1000億元,達到1014.73億元。累計進駐億元以上企業136家,其中10億元以上企業10家。累計進駐世界500強25家、國內500強19家、行業10強26家。新入駐企業8530家,是掛牌前存量企業的1.94倍。2019年新設立企業2794家,占洛陽市的9.77%,增長31.9%,較掛牌前增長286.98%;2019年實際利用外資4.67億美元,較掛牌前增長19.74%;2019年實際發生進出口業務的企業250家,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4.09億元,較掛牌前增長163.24%。按洛陽片區功能定位和重點產業方向,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企業共計1.2萬家,占入駐企業的91.31%。入駐金融及類金融機構62家,主板企業4家、三板企業16家,上市掛牌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累計實現融資63個億。
同時洛陽片區創下了10個全省第一,包括第一個設置自貿法庭、第一個行使省級權限、第一個推進“證照分離”、第一個境外農業綜合示范區、第一個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全覆蓋、第一個空間規劃落地、第一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第一個信息化平臺投用、第一個取消藝術、教育辦學許可、第一個探索取消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10項改革”包括“三個一”放管服改革、企業開辦60分鐘、企業退出20天、推廣“信貸 信用”普惠金融模式、創新區域環境評價模式、100%完成改革復制經驗、采信第三方認證、優化獸用醫藥制品生產許可審批流程、投資項目承諾制和培育文化創意新產業。
“10項創舉”包括加入世界自由區組織、發起成立自貿創新聯盟、成功舉辦高質量發展論壇、發布優化營商環境70條、發布《營商環境白皮書》、出臺“三個一”放管服改革方案、出臺三區融合高質量發展意見、出臺擴大開放創新意見、出臺智能制造產業基地核心區建設方案和推出招才引智新10條。
開封片區:“苗圃”效應顯現
三年來,開封片區以“打造營商環境國際化引領區”為抓手,以推進文化產業國際化發展為主線,發揮了深化改革“試驗田”和開放創新引領示范作用。
目前開封片區承接的改革創新試點任務全面完成,并探索形成了10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開創了諸多第一,一系列創新舉措走在全國、全省前列,并梳理提煉了24項改革經驗分兩批向全市復制推廣,持續釋放改革紅利,“苗圃”效應不斷顯現。
在發展中,開封片區以打造中部地區營商環境國際化引領區為抓手,對標國際、先行先試,在全省率先推出營商環境評估指標體系,探索具有開封特色的營商環境建設路徑。根據第三方評估結果,2018、2019連續兩年,開封片區營商環境全球模擬排名高于國內平均水平,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納稅等方面均優于國內平均水平。開封片區獲批國家級政務服務標準化試點,成為全國自貿區領域國家級政務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唯一試點單位。
根據實際情況,三年來,開封片區注重打好“文化牌”,以推進文化產業國際化為主線,成功引入國內目前唯一一家中宣部等國家九部委聯合批準在營的國家級文化金融機構——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在開封片區設立了深圳文交所河南自貿區運營中心,深圳文交所文化產業板河南自貿區(開封)專區、藝術品資產托管平臺河南自貿區專區正式啟動,為開封片區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服務支撐。河南自貿試驗區首家離境退稅文創商店落地。通過開封片區海關窗口,實現開封市首單商業展覽形式文化藝術品出口。同時出臺了加快開封自貿區文化產業國際化發展的《若干意見》,促進國際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文化產業特色凸顯;加入了世界自由區組織,國際“朋友圈”愈來愈廣,等;為文化產業國際化打開了新局面。
截至2020年3月底,入駐企業5366家,是掛牌前的近30倍。外資企業是掛牌前的28倍。稅收年增幅100%,高新企業年增幅100%,對外貿易逆勢飄紅,帶動開封市進出口增幅連年位居全省前列。樓宇經濟優勢明顯,孵化了開封市僅有的2座稅收超億元樓宇。貿易、物流類產業發展迅速,累計入駐豐樹物流、金明食品、貝斯科超硬材料等貿易、物流類企業1587家。汽車產業形成鏈,獲批鄭開汽車及零部件外貿產業基地。
三年累計入駐企業6.94萬家,92家世界500強
三年來,河南自貿試驗區全方位實施改革創新,高標準優化營商環境,多維度搭建開放平臺,高起點推進國際化建設,改革紅利加速釋放,發展動能全面增強,形成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
僅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一碼集成服務”和“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正面監管模式”兩個案例成功入選國家自貿試驗區第三批“最佳實踐案例”。企業登記身份管理實名驗證系統、“服務八同步”“拿地即開工”建設模式等4項舉措被國務院自貿試驗區部際聯席辦印發簡報推廣。目前,“營商環境體系建設”“電子口岸企業入網聯審優化改革”“電子匯總征稅保函”服務模式等案例已經開始在全省復制推廣。向全省公布了第一批15個改革創新案例,涉及投資服務、貿易便利化、金融服務創新等多個領域,作為各地復制推廣的參考依據。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河南自貿試驗區累計入駐企業6.94萬家,新增內資注冊資本累計8099.98億元,外資企業累計400家,實際利用外資累計19.95億美元;實現進出口累計591.3億元;92家世界500強企業入駐自貿試驗區。開封、鄭州、洛陽片區新注冊企業數分別是片區成立前的29倍、近3倍、2倍。
又是一個春天來了,河南自貿試驗區正奔跑向更遠的未來,期待河南自貿試驗區持續推進制度創新,在開放中實現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