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消息,據TechCrunch報道,對于全球風投行業來說,2018年是個特別值得關注度年份。科技信息數據庫Crunchbase統計的數據顯示,在2018年達成的風投交易數量和以美元計算的交易額都創造了新的紀錄。
Crunchbase News的《全球風險投資報告》統計顯示,自2017年以來,風投交易數量增長了32%,美元交易額增長了55%。在2018年全年,有3000多億美元風險投資資金注入到各個階段的公司股權融資活動中。
在2018年,風投市場主要是由融資數十億美元資金的大型私人科技公司支撐的,大部分資本進入少數幾輪最大的融資活動中,這些融資又被稱為“超級輪”融資。在全球風險投資池中,資本無疑在流向1億美元或更高的融資中。在下面的圖表中,你可以看到全球風投交易額中,“超級輪”和規模較小融資活動各獲得的風投資金比例。
2018年,全球超過56%的美元交易屬于“超級輪”融資,而2018年第四季度有61%的交易屬于這類融資,因此這個季度的“超級輪”融資交易額是有史以來最高的。照此計算,2018年也是有記錄以來“超級輪”融資最集中的年份。在下面的圖表中,你可以看到在過去十年中,非“超級輪”(小于1億美元)融資中募集的資金趨勢。
這是至少10年來(很可能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超過1億美元的風投融資占了報告中所述融資活動的大部分。2018年第四季度是有記錄以來風險投資規模最大的季度,而2018年也是有記錄以來風險投資最集中的一年。
不過,考慮到史上最大規模的風投融資(螞蟻金服C輪融資籌集140億美元資金)以及去年已經結束的幾個大規模融資項目,這個結果并不令人驚訝。這些“超級輪”融資引起了巨大轟動,全球增長基金、軟銀(SoftBank)以及電動踏板車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們身家都增加了數十億美元,至少在賬面上是如此。
但這對小公司也有好處嗎?2018年,種子輪和初期交易以及美元交易額也都出現了增長。當牛市終結時,在“超級輪”融資和正常規模融資之間,哪個落差會更大?(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