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那閨女》中的袁姍姍。
“吳昕回憶節目被砍”“傅園慧爸爸”“袁姍姍不能輕易相親”……湖南衛視推出的親情觀察成長勵志節目《我家那閨女》播出兩期迅速升溫,十幾個熱搜先后上榜,掀起一陣“閨女熱潮”。作為此前《我家那小子》的姊妹篇,《我家那閨女》在人物設定上全新升級,選取了主持人吳昕,演員袁姍姍,運動員傅園慧、何雯娜四位閨女,通過展現她們真實的生活圖景凸顯四位嘉賓鮮明的人物個性,成功吸睛。
傅園慧父女一出場就自帶笑點,“95后”年輕人的幽默與活力在她身上集中體現,耿直呆萌的形象直戳人心;主持人吳昕則展現了職場女性面對事業的焦慮和壓力,甚至在提及“節目被砍”的真實經歷時淚如雨下。很多觀眾不禁感慨,“仿佛在嘉賓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樣子”。《我家那閨女》能夠迅速在互聯網上引發討論,主要也是因為節目在人物設定上很大程度結合了嘉賓本身的性格特質,表現了她們真實、純粹而自我的一面。
在上周末播出的第二期節目中,袁姍姍被演員俞灝明邀請去相親,相親對象恰好是《我家那小子》嘉賓錢楓。因為沒有提前告知,袁姍姍沒洗頭只用了些蓬松粉就去了,相親現場氣氛尷尬,三人不僅為座位安置糾結多時,還開啟了尬聊模式。對此,袁姍姍本人在微博上感慨:“血的教訓!女孩子任何時候出門都要記得洗頭,因為你不知道今天會發生什么,然后不能輕易相親,容易出現大型尬聊現場,特別像我這種容易把天聊死的……”對此,網友發出“二姑娘我們都知道你二了”“好可愛”“真性情”等寵溺的評價。這樣的人設顯然給節目加分了。
畢竟,“真性情”可以算是近些年綜藝人設最“圈粉”的形象之一了。從《真正男子漢》楊冪吃土,到《我們的挑戰》中黃曉明將巧克力灑到臉上秒變“泥人”,這樣“返璞歸真”的人物形象總是能引起好評。從熒屏到微博,持續精準的人設營銷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過,節目也存在表演痕跡過重的問題,受到一些質疑。比如為了表現袁姍姍“大大咧咧”的形象,特意設置了她去超市買菜忘記付錢又返回結賬的情節,觀察室中的秦海璐直言“那她怎么出來的?”一針見血表達了觀眾的疑問。而她早晨六點起床,邊吃早餐邊聽英語新聞的“學霸”人設則被網友吐槽有些“過”了。
一個在嘉賓真實性格基礎上包裝、且與節目相匹配的人設,會給節目增色不少。因此,綜藝節目定制精準人設,對明星和節目來說容易獲得“雙贏”的效果:明星可以將觀眾喜歡的一面無限放大,吸引更多觀眾“路轉粉”;節目也可以通過明星深入人心的形象吸引更多觀眾關注,實現收視和口碑上揚。不過,如果人設與嘉賓的真實性格、形象有比較大的差距,則可能導致人設崩塌,適得其反。(實習記者 關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