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藥荒”輪番上演:2011年,心臟手術用藥“魚精蛋白”出現全國性緊缺;2012年,治療心臟衰竭的搶救用藥“西地蘭注射液”短缺;2013年,治療甲亢的“他巴唑”斷貨;2015年,心外科用藥“地高辛片”、“放線菌素D”全國斷供。那么,救命藥頻遭降價死怎么回事?牛黃清心丸是救命藥嗎?高血壓必備救命藥是什么?一起來了解一下。
降價藥品缺乏利潤空間,遭藥店拒賣
廉價藥逐漸消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利潤空間,并且隨之形成了原料供應商、藥品生產企業與銷售終端的博弈。
很多藥店都拒賣藥效更好的廉價藥,這些藥品在采購過程中,常被廠家告知原料缺乏、廠家暫時不生產等,進而向購買者推薦利潤更豐厚的替代藥。
一降價就消失?其實是換個包裝,重新報價
有些看似消失了的藥品,其實只是“換了個身份”重新出現而已。有媒體報道,我國曾上演過每年批1萬多種“新藥”,同一成分“死而復生”、“此死彼生”的鬧劇。
進口抗癌藥品降價,短期內供不應求
國產藥大幅降價降低了利潤空間,也會降低藥企的生產醫院和藥房的銷售醫院,進而導致一些廉價藥品的消失,出現“救命藥”一藥難求的窘境。而在進口藥集中議價以及零關稅等因素的影響下,赫賽汀在降價潮中的斷供現象是否是進口藥“降價死”的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