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個多月內,貴陽市主要領導多次專門安排“強省會”的招商引資和營商環境工作。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招商引資是主線,營商環境是紅線。要把加強招商引資和優化營商環境貫穿貴陽貴安經濟工作的全過程,加快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奮力實現產業大招商新突破,全力以赴把‘兩商’工作抓緊抓好抓出成效。”
“工商聯在做好‘兩商’工作方面有著先天的優勢,我們將繼續按照‘六個一’即:組建一支隊伍、建立一批‘根據地’、宣傳一座城市、搭建一座橋梁、結交一幫朋友、優化一個環境的工作思路,善謀新招,創新精準招商模式,牽手商會、社團、機構和部門,形成強大合力推動‘兩商’工作上臺階。”貴陽市招商專題會結束后的第三天,貴州省人大代表、貴陽市工商聯主席施波一見到記者,就把對“兩商”工作思考和行動計劃一股腦兒地拋了出來。
組隊伍、建根據地、宣傳一座城……
“以商邀商、以商引商、以商聚商,發揮商會和企業家在招商引資的聯系和匯聚的作用,正是工商聯的優勢。”施波在談到工商聯招商引資工作時首先劃了一個重點。
據了解,3年前,貴陽市工商聯就成立了系統內招商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招商工作方案,并努力形成市、縣工商聯聯動、各商(協)會參與的高效運行機制。著力將異地商會打造成為招商“根據地”,將企業家培養成為招商“大使”,達到“一鳳來棲,群鳳相跟”的“群飛”效應。例如,2017年,借助貴陽市湖南隆回商會、江蘇商會成立之機,邀請部分全國湖南隆回和江蘇籍商人參會期間進行投資考察,實現招商簽約項目3個、項目資金達12億元。
近年來,這一“根據地”外延在不斷擴大,貴陽市工商聯先后同北京貴州商會、上海貴州商會、廣州貴州商會、重慶貴州商會、安徽貴州商會、俄羅斯貴州商會等多家異地貴州商會簽訂招商合作協議,建立招商工作站。同時,先后成立了貴陽市第一家海外商會——中東阿聯酋貴陽商會,第一家特別行政區商會——澳門貴陽商會等。
與此同時,以商會交流為途徑,主動“走出去”開展“民間外交”,通過組織開展招商推薦會、交流會等形式“宣傳一座城市”,先后赴北京、廣州、上海、浙江、江蘇等地開展招商推介10余次,對上述地區的20余家赴筑考察團進行招商推介。并通過加強與全國工商聯、全國性企業家組織和省外工商聯的對接聯系,搭建貴陽同省外商會和企業的聯絡橋梁,建立友好商會,不斷擴大朋友圈,突出互動性、全面性,形成立體架構,不斷聚集招商優勢資源。近5年來,貴陽市工商聯先后與長沙市、青島市、秦皇島市、梅州市等20余家省外工商聯簽訂友好商會協議,結交企業家朋友2000余人,工商聯“朋友圈”不斷擴大。
“以商招商”是營商環境優化最有力的證明。想要“引得鳳凰來”,就要沉下心來做優環境,“栽好梧桐樹”。
按照《貴陽市打造“貴人服務”品牌建設國內一流營商環境三年實施方案(2021——2023年)》,貴陽市工商聯不斷強化“貴人服務”理念,創新服務方式。圍繞民營經濟發展熱點難點痛點問題深入調研,形成了一批接地氣講真話的調研成果和重點提案;先后與北京大學、蘇州大學、中山大學聯合舉辦民營企業管理高級人才培訓班,培訓民營經濟管理人才200余人;協同相關部門共開展面向民營經濟人士的專題培訓班和講座112期(次),共培訓民營經濟人士7400余人次。五年來,共推薦2萬余人參加職稱評審,其中參加初中級職稱評審1.6萬余人,參加高級職稱評審4000余人。
貴陽市工商聯先后與貴陽市工信、稅務、人社、公安、法院、檢察院、金融辦等部門建立合作機制,暢通企業與部門的溝通渠道,形成了服務民營經濟發展的整體合力。充分發揮貴陽市工商聯公益法律服務中心作用,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期間,為25家中小微企業提供法律咨詢等免費法律顧問服務,編撰了《以案說法——貴陽市民營企業案例選編》和《貴陽市民營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指引》,對民營企業及企業家開展法律風險防范等系列培訓。與市檢察院簽訂《服務保障民營經濟發展聯系協作工作辦法》,在市工商聯首次設立檢察聯絡站,定期接待來訪企業。共同開展“兩長座談會”“檢察開放日”等活動40余次,走訪調研100余家民營企業,收集意見建議100余項,受理企業問題60余件。
在打造更優營商環境,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的同時,招商引資工作已然在路上。據了解,貴陽市工商聯將按照市委加快構建“大招商”格局的要求,通過狠抓“四個三”,即強化組織、人員和經費三個保障,夯實打基礎;壓實市工商聯機關、區市縣工商聯和所屬商會三方責任,明確分工抓落實;抓住區域、產業和企業三個重點,精準出擊重實效;做好項目、聯系和落地三個臺賬,精準對接重服務,全面開啟工商聯招商工作新征程。
相信隨著組專班、壓責任、盯重點、建臺賬等點滴工作的落實落細,將會為貴陽市工商聯的招商工作再添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