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尋味、蟹起陽澄,缺席中秋宴的陽澄湖大閘蟹終于踏上了征服海外食客的征程。
近日,陽澄湖大閘蟹正式開捕,常熟海關對常熟市今年首批出口的陽澄湖大閘蟹實施現場監管。12箱120公斤陽澄湖大閘蟹順利搭乘上海浦東機場飛機飛往國外,成為海外食客餐桌上的饕餮美食。
陽澄湖大閘蟹是我國的水產名品。入秋以后,歷經最后一次蛻殼的成年大閘蟹不僅體格壯實,而且膏黃滿蓋、肥腴甘香,成為“舌尖上的中國”一道至鮮美味。近期因疫情影響,國際航班的不確定性增加,大閘蟹出口遇到了“攔路虎”。
“多虧通關‘加速度’的保駕護航,才讓大閘蟹能夠及時趕上臨時調整的國際航班,現在氣溫依然很高,大閘蟹不易保鮮,運輸時間短一分,存活率就能高一分。”常熟市金唐市水產品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張建龍說,在優化簽證流程的助力下,大閘蟹出口隨報隨檢、隨檢隨簽,上午打撈出水的大閘蟹最快第二天就能端上海外消費者的餐桌。
“檢疫證書的擬制審核簽發通常需要2個工作日,現在1小時內就能辦完手續,保證檢疫證書能隨貨同步發往境外,節省時間成本。”常熟海關副關長李信軍介紹,海關通常會經過對螃蟹活力、規格數量、包裝標識標牌等一系列項目的現場檢查,并結合全年安全風險監控、疫病監測情況后,才做出是否合格評定,合格后出具《動物衛生證書》。
“除了原有訂單,今年我們的大閘蟹還將出口馬來西亞、泰國、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盡管受疫情影響,總體銷量預計也會達到6-8噸。”張建龍胸有成竹地說。
在常熟海關監管服務下,常熟地區連續20年安全出口陽澄湖大閘蟹的金字招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客戶訂單。多年來,常熟海關通過養殖過程監管、安全風險監控、動物疫病監測、產品溯源管理、通關反饋和聯防聯控等多項措施,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監管體系,為從源頭做好出口大閘蟹質量管理、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提供了持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