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資本“圍獵”貴州茅臺鎮、進軍醬香型白酒的消息不時見諸各類媒體。有消息顯示,不僅有來自房地產、金針菇、家電等行業的業外資本到茅臺鎮投資辦酒廠,就連其他香型的一些酒企也宣布入局醬香型白酒。有人戲稱這種現象為資本“蘸醬”。
資本緣何熱衷“蘸醬”?主要動因是追求利潤。有關機構編撰的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醬香型白酒憑8%的產能,貢獻了白酒行業26%的銷售收入和近40%的利潤。無論是直接新建酒廠,還是通過自己出錢出渠道、茅臺鎮酒廠供基酒等方式合作,或兼并地方釀酒企業,有關資本都希望能在新一輪的醬酒產能擴張中分得一杯羹。
醬香型白酒是貴州省仁懷市的特色優勢產業。仁懷市在2013年編制的《醬香酒產業發展區域布局規劃(2012—2020)》中提出,力爭用5年至10年時間把仁懷市打造成全國最大的優質醬香型白酒生產基地。實現這一目標,資本的支持非常重要。應該說,資本的助力對醬香型白酒擴大產業規模、提升產品品質、優化產業結構、打造知名品牌都將起到不小的促進作用,在帶動就業、增加稅收方面也會作出不小的貢獻。
對于茅臺鎮一些擅長釀酒的小酒企來說,借助資本的力量,有可能助力其提升眼界、開闊思路,在企業管理水平、市場營銷能力、品牌影響力等方面得到提升,讓優質的產品獲得優厚的價格,進而走上發展的快車道。
但要注意,資本盲目“蘸醬”所帶來的隱憂和風險不可小覷。對此,有關方面要冷靜,資本也莫沖動。
首先,過分的產能擴張可能會給生態環境造成壓力。一個地方特殊的水質、土壤成分和微生物環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當地白酒的獨特風味。茅臺酒原產地域范圍為15.03平方公里,這是醬香型白酒的核心產區,其產業承載能力是有限的,突破這個限度就可能損害環境。同時,如果釀酒生產用水超過了必要限度,也會破壞當地生態環境。
其次,從生產原料角度看,當地所種的紅纓子高粱是醬香型白酒的重要原料,有限的土地能種出的高粱是有限的,不能指望其產量能在短時間內有大幅提升。如果對高粱的需求超過了土地的生產能力,要么產能受限,造成投資浪費;要么尋找新的替代品,進而影響產品品質。這些都將深刻影響醬香型白酒行業的健康發展。
另外,釀酒人才隊伍培養能否跟上產能擴張的速度,也是個問題。目前,茅臺鎮已經聚集大小酒企2000余家,產能擴張的空間還有多大,不得而知。
此外,盲目擴張所形成的產能可能超過市場需求,不斷攀升的價格也存在崩盤的可能。
面對這些隱憂,地方政府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在“熱”錢面前多點“冷”思考,制定科學的產業發展規劃,營造優質發展環境,做好產業配套服務,引導資本流向包裝、銷售等產業鏈的上下游以及其他實體經濟領域。同時,要當好看門人,嚴守環境、生態底線,把產業規模控制在環境承載能力之內,妥善應對產能擴張所致的某些問題,切實守護好青山綠水。
有關資本則需樹牢可持續的發展觀念,全面評估“蘸醬”的風險,不盲目跟風,少些“投機”的心思,多干“投資”的實事,把心思和精力放在自己擅長的事情上,用在做大做強實體經濟、服務高質量發展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