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披露信音電子(中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音電子”)招股書,該公司擬奔赴創業板。
信音電子的主營產品為連接器,主要應用于筆記本電腦、消費電子和汽車等領域。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1年一季度,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35億元、7.23億元、8.67億元和2.33億元。
下游需求擴大促進了企業營收增長,但企業在經銷模式下,存在對關聯方的重大依賴,相關業務的獨立性存疑。同時,相對同行來說,信音電子研發投入較低,《高新技術企業證書》到期在即,企業能否繼續取得相應認定存在不確定性。
經銷模式下對關聯方存在重大依賴
信音電子的主要銷售渠道為直銷和經銷,其中又主要以直銷為主,各報告期內,其直銷貢獻銷售收入分別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88.99%、90.31%、90.86%和88.22%。不過,雖然直銷貢獻的收入占比始終較大,但各報告期內,其經銷貢獻收入正在逐年增長,數據顯示,其經銷業務分別貢獻收入為6778.24萬元、6880.22萬元、7730.39萬元和2695.44萬元。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這些不斷增長的經銷收入大部分都是來自關聯交易,根據其披露,各報告期內,公司對關聯方銷售貨物或提供服務涉及的金額分別為5655.45萬元、5920.90萬元、6865.44萬元和2475.66萬元,分別占同期營收的8.9%、8.18%、7.91%和10.61%。
表1:兩種銷售模式的收入構成情況(單位:萬元)
其中,信音電子的美國市場經銷商為SE(USA),而該公司由信音電子董事甘信男的弟弟及弟媳合計持股100%,因此,SE(USA)為公司關聯方。
2018-2021年一季度,信音電子對SE(USA)銷售額分別為4890.26萬元、5408.36萬元、6243.09萬元和2187.08萬元,占經銷金額的比例分別為72.04%、78.61%、80.76%和81.13%。隨著經銷業務銷售金額的增長,企業在經銷模式下對關聯方依賴也逐漸增高。且2018年、2021年一季度,SE(USA)均位列信音電子前五大客戶,分別占總銷售額的7.93%和9.55%。
除此之外,其經銷渠道下還存在其他的關聯交易。公司母公司信音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為信音電子在臺灣地區的下游經銷商,2018年至2021年一季度末,信音電子通過承德電子對其銷售貨物和直接對其銷售貨物的金額合計分別為632.63萬元、500.1萬元、600.75萬元和283.61萬元。
表2:關聯銷售情況(單位:萬元)
企業IPO進程中,關聯交易歷來是監管機構核查的重點。大額關聯交易為企業調節利潤,美化報表提供了空間,且某一銷售渠道對關聯方的依賴過重,并不利于企業的業務獨立性與核心競爭力的培養。結合來看,高額、頻繁的關聯交易,已經使信音電子經銷渠道的業務獨立性存在疑問。
當前,信音電子并未進一步披露對關聯方銷售單價等更詳細的信息,企業對關聯方銷售存在依賴的經營風險仍待觀察與進一步判斷,但經銷渠道下對關聯方依賴過重,或許將為信音電子IPO進程增添更多不確定性。
研發投入占比過低 公司競爭力令人擔憂
當前,連接器行業正處于高度競爭中。信音電子在招股書中的風險提示章節提及,國內部分早期上市的連接器生產商發展迅速,在技術、規?;a、客戶資源等方面已經實現了一定積累,占據先發優勢;行業領先的連接器生產商陸續設立生產基地并不斷擴大產能及產量,使得國內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
在此背景下,企業更需要加強自身競爭力。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信音電子的研發費用雖然逐年提高,但其研發費用所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卻逐年降低。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1年一季度末,信音電子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864.69萬元、2953.19萬元、3095.66萬元及756.82萬元,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51%、4.08%和3.57%和3.24%。
同時,與同行相比,信音電子研發費用投入的金額并不占據優勢。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立訊精密研發費用為57.44億元,得潤電子為3.45億元,興瑞科技為4827.81萬元,均高于同期信音電子的相應指標。更重要的是,報告期內,其研發費用占比不僅低于其同行業可比公司,且低于行業均值。
表3:與行業公司研發費用率對比情況
隨著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及下游產業發展,客戶對連接器性能指標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公司是否能夠持續提高精密制造能力,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核心體現。信音電子的研發費用投入比重處于行業低位,其能否在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存在較大疑問。
多項指標壓線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存不確定性
而從另一方面出發,信音電子或許也需要盡快加大研發投入。
其在風險提示中提及,因獲江蘇省科學技術廳、江蘇省財政廳、江蘇省國家稅務局、江蘇省地方稅務局聯合頒發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企業及子公司中山信音2018年至2021年1-3月的企業所得稅按15%的稅率計繳。但如上述稅收優惠政策發生變化,或信音電子不能繼續滿足稅收優惠條件,將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一定影響。
經查詢,信音電子編號為GR201832000562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將于2021年10月24日到期,但隨著企業研發投入比例的不斷減小,屆時企業能否繼續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證書存在不確定性。
據了解,企業想拿到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需滿足相應條件。根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規定,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且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其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不低于3%。
而2021年一季度,企業上述兩項指標均擦線而過。招股書顯示,2021年一季度,信音電子研發費用占同期營業收入比重為3.24%;公司研發人員為130人,占總員工人數的比重為10.52%,均剛剛超過當前要求的申報標準。
而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企業研發費用分別僅同比增長88.5萬元和142.47萬元,在當前基礎上,《高新技術企業證書》到期后,如果企業不加大研發費用投入,在營業收入繼續增長的前提下,企業相關指標可能會出現不達標的情況,企業能否繼續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持有《高新技術企業證書》,企業可享受相應稅收優惠,招股書顯示,信音電子享受到的稅收優惠主要有兩部分,分別為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所得稅影響及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影響,2018-2021年一季度,上述兩方面稅收優惠影響分別共計為750.1萬元、567.67萬元、857.68萬元和375.22萬元,分別占利潤總額的16.64%、9.03%、7.19%和12.17%。
表4:稅收優惠對經營成果的具體影響(單位:萬元)
如企業難以繼續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證書》,企業所得稅稅率將由當前的15%調整至25%,企業將無法再享受所得稅優惠,將對企業利潤表現造成一定影響。
與此同時,《高新技術企業證書》是企業市場價值、競爭能力的重要體現,持有該證書的企業在企業投標、申請政府資金補助、享受優惠政策時均有一定優勢。經查詢,其同行業企業立訊精密、得潤電子、興瑞科技等企業均為高新技術企業。對信音電子來說,如果失去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相當于在市場競爭中失去了一項競爭優勢,因此盡快加大研發投入,保住《高新技術企業證書》,對當下的信音電子來說尤為重要。
(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