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
這一年,河南將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包括國企改革。
這一年,將如何進一步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探索設立怎樣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在省屬二、三級國企培育出哪些優質混改企業?怎么推動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
河南商報·第九大街將陸續推出《開局之年看國企改革》專題系列報道,探訪國企改革,記錄時代進程,感知全面深化改革路上的痛點難點,展現改革之后的企業變化。
河南商報記者金艾琳/文受訪者供圖
在鄭州,提到“芝麻街”三個字,年輕人會第一時間想到“打卡地”芝麻街1958雙創園(簡稱“芝麻街”)。而老一輩人,則會想到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鄭煤機”)中原區的老廠區。
東鄰華山路、西鄰西三環城市快速路的芝麻街,總占地面積約650畝,以保留工業遺存為文化基礎,建立雙創融合園區。
如今的芝麻街,森森法桐仍在,多的是創新和生機,不變的是鄭煤機的精神內核。
“想給老廠區留下點記憶”
時代的洪流奔騰不息,對于鄭州的“老西郊”人來說,棉紡廠、電纜廠、鄭煤機等企業是他們難以抹去的工業記憶。
“芝麻街”這個名字,聽起來有些難以和工業聯系得上。原來,它是由“鄭煤機”的拼音首字母“ZMJ”諧音得來,寓意“芝麻開花節節高”。
“我們向經開區轉移之后,也面臨一個問題,搬遷之后的老廠區到底要做啥?”鄭煤機副總經理付奇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鄭州老廠區開發路徑都較為相似,一般都是變成商業、地產等項目,而鄭煤機想走一條不一樣的路——打造雙創融合產業園區。
付奇介紹,在決定之前,曾去過德國的魯爾區等老工業區進行考察,到全國四五十家園區做過調研,最后形成了“留、改、拆”的思路來做芝麻街。
“我們做這個(芝麻街)就是想給老廠區留下點記憶,開發這幾年,一直在用情懷做這件事。”付奇說。
實際上,芝麻街并不單單是“情懷”二字可以概括的。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芝麻街以“MIX+PARK”為設計概念,打造“零距離空間創新產業生活”+“24小時產業價值創造圈”的新一代文創、科創產業園區。園區在空間布局上按功能共規劃六個區,分別為文創產業區、科創產業區、產業孵化區、文體生活區、教育產業區、文化商業區。二期的規劃當中,會有煤炭博物館。
“現在已入園的企業達到138家,入園企業今年的營收超過50億元是沒有問題的。”付奇介紹,到2021年6月底,芝麻街的出租率能夠超過90%。
入駐企業的內在邏輯
中原·國際設計谷、河南捷茂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滴滴出行有限公司、同濟大學中原環保產業研究院……從入駐的企業類型來看,芝麻街重點引進培育工業研發設計、節能環保、檢驗檢測、電子信息大數據等科技服務業企業。
而芝麻街的企業入駐,也存在一定的邏輯。付奇透露:“我們不單單是吸納龍頭企業,隨著這些龍頭企業進入,也吸引它的上、下游企業入駐。”
可以看出,芝麻街的打造,雖然是老廠區的新故事,但也蘊含著工業企業的生存邏輯:在以往的工業基地,上下游產業集聚,能夠讓運輸成本、溝通成本降低。
在付奇看來,如今芝麻街全產業生態鏈的入駐謀劃,如果用互聯網的思維來解釋,就是流量思維,“讓它(芝麻街)形成一種生態流量,流量進行充分開發,每經過一站就會有放大作用,并產生效益。否則的話,單一的流量就會成為數據孤島。”
2020年,芝麻街一期開園。對于未來的發展方向,付奇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鄭煤機很多在機械制造行業等方面的一些理念和作風,都會體現在園區建設上。在這里,鄭煤機注重的是長期效益、社會效益、短期效益和企業效益這幾個點的平衡,做好一個高標準的產業園區,把產業真真正正地導入進來。
據悉,芝麻街將用三大產業打造百億級的雙創融合產業園,包括科創產業、文創產業以及設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