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同花順 截至4月20日
海爾智家近年相關業績情況
4月20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通過天眼查App發現,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爾智家”)在青島成立新公司海爾家庭人工智能產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爾家庭人工智能”),截至20日收盤,海爾智家股價上漲2.00%,報收32.63元/股。據海爾智家披露的2020年度財務報告顯示,其整體業績增速放緩,凈利潤出現下滑,機構分析稱,海爾盈利能力偏低,原因在于銷售費用率偏高。
強調“智能牌”,研發費用略有增長
據了解,海爾家庭人工智能由海爾智家100%控股,成立于2021年4月16日,經營范圍含人工智能行業應用系統集成服務、智能機器人的研發、可穿戴智能設備銷售等。
業內人士認為,海爾智家入局人工智能并不令人意外。記者在2021年AWE展會上發現,海爾智家近期推出了智慧感溫空調等主打“智能牌”的產品。據了解,海爾智家此前曾牽頭并聯合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制定了行業首個《智慧家庭全屋分布式語音交互規范》。3月22日,在以“讓家更智慧”為主題的開發者大會上,海爾智家發布了面向智慧家庭場景生態的操作系統。
近年來,國內各大家電巨頭紛紛布局智能賽道。艾瑞咨詢發布的《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中評價國內智能家居的發展歷程——“亞馬遜Echo的成功讓國內市場開始聚焦智能音箱這一入口級產品,2017年下半年開始的入口爭奪戰的背后,是巨頭公司對整個智能家居生態的野心” 。
對于打“智能牌”的海爾智家來說,近年財報顯示,其研發費用投入由2017年呈現出逐年增長的狀態,已逐步由45.1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68.6億元,相對營業收入來看,2017年海爾智家的營業收入為1634.29億元,而2020年的營業收入為2097.26億元,研發費用的占比由2.8%增長至3.3%。值得注意的是,同為家電龍頭企業的美的集團,在2019年的研發費用就已達到96.38億元,在當年的營業收入中占比3.5%。
海爾體內分銷影響盈利能力
據海爾智家披露的2020年度財務報告顯示,公司2020年營收為2097.26億元,同比增長4.46%,凈利潤為113.23億元,同比下降8.20%,歸母凈利潤為88.77億元,同比增長8.17%。
從數據看,海爾智家2020年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均出現增長,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營收方面,海爾智家的營收增長率從2017年起呈現連年下滑的態勢,已由2017年的37.2%降至2020年的4.5%,下降幅度超30個百分點。此外,海爾智家凈利潤從2017年至2019年均呈現正增長,2019年同比增長率達24.59%,對比之下,2020年凈利潤下滑明顯。對此,海爾智家解釋稱主要受2019年有物流業務出表的投資收益影響。
此外,海爾智家全年毛利率29.68%,同比下降0.15%。記者注意到,相比于格力、美的,海爾智家是唯一一家管理費用高于研發費用的企業,財報顯示,海爾智家2020年管理費用高達100.53億元,幾乎是研發費用的1.47倍。
浙商證券研報分析稱,從三大龍頭對比來看,海爾盈利能力明顯偏低,原因在于銷售費用率偏高,海爾分銷業務放在體內,導致銷售人員規模龐大、組織架構冗余,影響運營效率。財報顯示,海爾智家2020年的銷售費用為336.4億元。“美的和格力都是體外銷售體系,無須承擔銷售人員的支出成本;而海爾的分銷政策是在公司體內進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長期以來海爾智家頻被詬病過于“重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