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集資金項目盈利能力存疑
據《每日財報》報道,佳奇科技在招股說明書中強調要向IP化運營過度,稱“將用三年時間把公司發展成集研發、生產、營銷和動漫為一體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智能科教玩具企業,力爭打造屬于佳奇科技的優質產品與強勢IP。”
佳奇科技本次募資擬募集3.9億元,其中用于動漫影視制作的募集資金高達9500萬元,占比約達24%左右。
眾所周知,打造IP是一個耗時耗錢且回報率不穩定的項目,而佳奇科技以往在該領域的表現并未激起水花。比如公司在2016年推出的IP《機變英盟》動漫,雖然在各大電視臺、各大視頻網站累計播放量超過1.87億次,收入卻屈指可數。
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間,公司動漫IP授權創造的收入分別為8.81萬元、10.39萬元和6500元,據《每日財報》分析計算,占比分別為0.02%,0.002%,1.001%,對總營收來說實在杯水車薪,聊勝于無。
所以,此次公司在IP動漫影視下9500萬賭注著實讓人捏把冷汗,因為就目前該項目的綜合表現明顯是扶不起的“阿斗”,佳奇科技這樣的募資規劃讓投資者不得不劃個問號。
外銷毛利率走勢與同行背道而馳
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1-3月,佳奇科技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8.54%、30.51%、31.56%和29.14%。
招股書披露,佳奇科技的外銷收入占比較高,上述同期外銷收入分別為16,453.03萬元、21,527.81萬元、26,240.38萬元和3764.24萬元,占主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54.01%、54.13%、61.65%和56.98%。
同期,公司的內銷毛利率為29.55%、31.09%、32.63%和30.69%,外銷毛利率分別為27.68%、30.02%、30.90%和27.97%,總體呈上升趨勢。
但同行奧飛娛樂、實豐文化、高樂股份、邦寶益智的外銷毛利率均呈下滑趨勢,2017年至2019年,行業平均外銷毛利率分別為30.61%、24.94%、26.05%。
印度市場營收從近1億元驟降至210萬元
2017年度至2019年度,佳奇科技出口印度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805.81萬元、7088.56萬元、9296.35萬元。
2020年2月1日起,印度對進口中國的玩具加征關稅,從原來的20%提升到60%。公司2020年1-6月對印度的出口收入共計109.93萬元,同比降低98.12%。
公司2020年1-8月出口印度收入210.30萬元,若假定2020年度公司全年出口印度收入僅為210.30萬元,公司同比2019年出口印度收入9296.35萬元將減少9086.05萬元,按照公司2017年至2019年度平均銷售凈利率14.29%測算,對應凈利潤將減少1298.40萬元。
員工人數持續下降
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1-3月各期末,佳奇科技在職員工總數分別為441人、528人、491人和340人。其中2019年比2018年減少了37人,今年一季度再大減151人。
招股書披露,佳奇科技存在應繳未繳社保及住房公積金的情形。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1-3月各期末,公司應繳未繳社保金額分別為297.63萬元、94.47萬元、97.87萬元和4.24萬元,應繳未繳住房公積金金額分別為44.06萬元、14.71萬元、17.56萬元和1.43萬元。
佳奇科技稱,2017年公司對社保及住房公積金管理不規范,且大部分生產員工自身無繳納意愿,導致2017年社保及住房公積金繳納比例較低,但自2017年下半年開始逐步規范,向員工宣傳社保、住房公積金的積極意義并為符合條件的員工繳納了社保及住房公積金。
2018年后產品銷售均價持續下跌
佳奇科技主要采取經銷的銷售模式,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1-3月,經銷模式下實現的收入分別為30,391.84萬元、39,484.66萬元、41,669.66萬元和6401.15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9.77%、99.28%、97.90%和96.89%。
招股書顯示,佳奇科技的產品價格在2018年后連續下滑。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1-3月,佳奇科技經銷模式下玩具產品的銷售均價為22.78元/件、28.36元/件、23.82元/件、21.78元/件;直銷模式下玩具產品的銷售均價為62.05元/件、69.02元/件、67.91元/件、41.60元/件。
而從各類別產品的平均售價來看,2018年之后公司的各類產品價格也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經銷商數量減少平均單家銷售金額下滑
佳奇科技去年及今年一季度,經銷商數量開始出現凈減少。2019年,佳奇科技新增經銷商數量109家、減少經銷商數量123家;2020年1-3月,新增經銷商數量5家,減少經銷商數量166家。
2020年1-3月相比2019年度
2019年度相比2018年度
2018年度相比2017年度
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1-3月,佳奇科技持續往來經銷商平均單家銷售金額分別為586.91萬元、908.37萬元、863.95萬元、146.28萬元,2019年持續往來經銷商平均單家銷售金額下滑。
2019年應收賬款超1億元
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3月各期末,佳奇科技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4697.33萬元、7955.88萬元、10,417.80萬元、14,474.09萬元,計提壞賬準備金額235.31萬元、405.39萬元、522.88萬元和729.56萬元,計提比例分別為5.01%、5.10%、5.02%和5.04%。
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3月各期末,佳奇科技的應收賬款期后回款金額分別為4697.33萬元、7941.63萬元、10,247.01萬元和11,502.09萬元,期后回款比例分別為100%、99.82%、98.36%和79.47%。
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3月各期末,公司的逾期應收賬款分別為736.32萬元、329.86萬元、656.22萬元和3271.53萬元,逾期應收賬款回款比例分別為100.00%、95.68%、96.56%和99.22%。
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3月各期末,佳奇科技的應收賬款周轉率為為6.78、6.29、5.19和0.57,同行業可比公司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均值分別為12.76、4.22、3.51和0.53。
負債上升極快
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3月各期末,佳奇科技的負債總額分別為7604.13萬元、9028.64萬元、12,381.88萬元和23,351.46萬元,主要由銀行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以及應交稅費構成。
其中流動負債分別為7404.13萬元、8608.64萬元、11,684.68萬元和19,943.94萬元,占負債總額比重分別為97.37%、95.35%、94.37%和85.41%。
上述各期末,佳奇科技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金額分別為971.78萬元、1833.20萬元、5652.83萬元和10,393.82萬元,占負債的比例分別為12.78%、20.30%、45.65%和44.51%。
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3月各期末,佳奇科技的資產負債率(母公司)分別為28.49%、18.69%、23.33%和34.63%,流動比率分別為2.81、4.79、4.38和3.15,速動比率分別為1.93、3.70、3.27和2.15。
上述同期,同行可比公司的流動比率均值分別為4.54、3.88、2.65和2.59,速動比率均值分別為3.24、2.85、1.74和1.64。
存貨大幅增加周轉率不斷下滑
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3月各期末,佳奇科技的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5812.35萬元、7398.23萬元、9801.26萬元和11,043.58萬元,其中,原材料金額分別為3230.24萬元、3512.71萬元、5118.21萬元和6114.84萬元。
其中2019年,佳奇科技的存貨賬面價值和原材料金額分別較2018年同比增長32.48%、45.71%,遠遠超過當期主營業務銷售收入7.04%的增速。
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3月各期末,佳奇科技的存貨周轉率分別為4.38、4.18、3.95和0.49,存貨周轉率不斷下滑,同行可比公司均值為4.85、4.05、3.29和0.51。
原材料采購數額存BUG
據《每日財報》報道,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2019年原材料采購種類與金額為2.89億元。一般,采購原材料的一部分體現在營業成本中,剩余體現在當期存貨新增金額中。
而佳奇科技并未詳細披露營業成本構成和直接材料占比,僅提到“直接材料占主營業務成本比例一般超過70%,是影響成本的主要因素。”
如果公司直接材料占主營業務成本比例未超過80%,最多為79%,那么2019年佳奇科技存貨中原材料新增金額至少應該為5897萬元。
但據招股說明書,公司2019年存貨賬面價值總共為9801萬元,比上一年僅新增2403萬元,更不用提原材料新增的金額還要少,這明顯與理論上存貨中原材料至少要新增5897萬元相矛盾,而且至少產生了3494萬元金額異常。
供應商高度集中第二大供應商企業只有2名員工
公司存在供應商高度集中的問題,前五大供應商在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1-3月占采購總額分別為54.93%、、50.76%、56.38%和61.36%。
另外,細看佳奇科技前五大供應商名單,其中汕頭市實得貿易有限公司/汕頭市信強貿易有限公司(二者具有關聯關系)常年排在第一,2017年至2019年,向佳奇科技分別供應了3535.67萬元、7421.68萬元和8811.96萬元。
而汕頭市鑫海商貿有限公司則連續兩年排在公司第二大供應商的位置(2017年排在第三),2017年至2019年分別向公司供應了2647.77萬元、2694.59萬元和3966.85萬元。
Wind數據顯示,排在供應商第一的汕頭市實得貿易有限公司人員規模只有12人,2017年只有9人;汕頭市信強貿易有限公司2017年從業人數僅3人,目前參保人數也只有5人。
而排在供應商第二的汕頭市鑫海商貿有限公司人員規模更小,據Wind數據,僅2人,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汕頭市鑫海商貿的實控人藍強還與佳奇科技本身“關系匪淺”,截至2019年底,其持有公司9.68萬股,持股比例為0.097%。
人員規模只有個位數的企業能夠常年成為公司的重要供應商,且規模達幾千萬元,汕頭市鑫海商貿僅靠2人就能在2019年完成約4000萬元的交易,令人難以信服。
向供應商采購數據存在疑問
據《證券市場紅周刊》報道,除供應商信息存在疑點之外,佳奇科技的相關采購數據也有諸多疑問。
據佳奇科技招股說明書,2018年和2019年,其向前五大供應商采購金額分別為1.36億元和1.91億元,占總采購額比例為50.76%和56.38%,由此推算出這兩年的采購總額分別為2.69億元和3.38億元。若假設2018年增值稅率為17%、2019年增值稅率為16%,那么推算這兩年含稅采購金額分別為3.14億元和3.92億元,而且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5月之后增值稅率降為16%,按理來說公司2018年含稅采購金額比推算金額要少。
與此同時,在2018年、2019年的現金流量表中,公司“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3.09億元和3.56億元,剔除當年預付款項新增的-280萬元和1368萬元的影響之后,則與采購相關的現金支出分別達到了3.12億元和3.42億元。
若將含稅采購總額與現金支出相勾稽,可發現2018年、2019年采購總額都比現金支出分別多出217.44萬元和5004萬元。理論上,當年的應付款項也應該增加這些金額才合理,因2018年實際含稅采購金額比推算金額要小,則當年的應付款項應該最多新增不超過217萬元。
可事實上,查看佳奇科技的招股說明書可發現,2018年、2019年的應付款項分別為1833萬元和5652.83萬元,2018年和2019年比上一年分別增加了861.42萬元和3819萬元,顯然,新增金額與理論數據相差甚遠,其中2018年相差了643萬元的差異,而2019年則相差了118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