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投中網獲悉,前字節跳動視覺技術負責人王長虎近期將于龍湖集團離職,并即將組建新的創業團隊。
(相關資料圖)
且值得一提的是,王長虎的創業方向將聚焦于生成式AI的視覺多模態算法平臺,并基于過去近20年頂級的學術研究及技術應用能力,賦能視覺相關的各大垂直應用場景。
此前,王長虎曾任字節跳動AI Lab總監,主要技術方向包括計算機視覺,視頻理解和機器學習等。
據了解,王長虎在2017年初加入字節跳動,完整參與了抖音和TikTok等視頻類產品從0到1的建設和發展,并搭建了數百人的視覺技術和產品團隊,建設了視覺技術和業務中臺,帶領團隊將相關技術廣泛應用到字節跳動全線產品中,為集團各產品提供AI技術支撐和業務解決方案,包括今日頭條、抖音、TikTok等,覆蓋了視覺相關產品內容生產與消費的全流程。
公開資料顯示,王長虎分別于 2004 年和 2009 年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2004年到2017年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和工作,任主管研究員,期間曾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擔任研究工程師。
此前,字節跳動的官方介紹也顯示,王長虎于2017年加入字節跳動人工智能實驗室擔任總監一職,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計算機視覺、視頻理解、多媒體檢索和機器學習等。
值得指出的是,王長虎也曾在相關領域國際會議和期刊上發表論文百余篇,并多次擔任相關會議和期刊的論文評審委員會委員和審稿人,并擁有百余項技術發明專利。
隨后,隨著字節跳動內部職位調動,在擔任人工智能實驗室總監一職達3年之久后,王長虎轉任字節跳動的商業化-視覺技術負責人,負責抖音、TikTok、今日頭條等多條主要產品線。
在公開的演講中,王長虎也曾介紹,計算機視覺技術在抖音的飛速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算法力、運營力、產品力三大因素成就了當下抖音的影響力之大。
當時王長虎就直接分析了抖音背后的一系列計算機視覺技術,包括AI Camera 技術、人臉檢測和標定技術、人體關鍵點檢測技術、分割技術等,尤其是對于人臉檢測和標定技術,其優勢有關鍵毫秒級定位,在側臉、暗光等復雜環境下算法魯棒,也將該技術應用在人臉美化,貼紙、人臉特效等眾多場景之中。
資料也顯示,字節跳動人工智能實驗室(AI Lab)成立于2016年,其使命就是推動機器智能的極限,致力于將AI理論研究快速追蹤用于產品部署,研究領域包括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數據挖掘、計算及圖形&增強現實、系統&網絡。
當時掛帥的是馬維英,其直接對張一鳴匯報。倒推回去,2017年情人節那天,今日頭條官宣馬維英正式加盟,并擔任AI實驗室負責人,加入的理由是,AI對于今日頭條接下來的發展,將會是“一股關鍵的力量”。這位微軟亞洲研究院大牛,還曾是張一鳴的導師。
張一鳴之前也曾在分享字節跳動海外拓展經驗時提及,人工智能技術是字節跳動在全球市場取得優勢地位的關鍵。不論是綜合資訊類的產品TopBuzz、News Republic,還是短視頻類的產品Tik Tok、musical.ly、Vigo Viedo和BuzzVideo,都通過統一的人工智能技術方案,為全球用戶提供一致的產品體驗。
隨后,字節跳動AI Lab一路發展至今。用馬維英的話來說就是,今日頭條正在做一件Google+Facebook的事情,真正實現信息與信息、信息與人,人與人之間更高效地打通,而這其中的技術關鍵就是AI技術和算法。AI不僅會成為信息分發的核心,還會重塑創造,搭建閉環。且在此前,2016年9月,一款叫“抖音”的短視頻App已經悄然上線。
之后的2021年10月,王長虎被當時的媒體爆出,已經從字節跳動自動離職,也是彼時繼李磊、馬維英離職之后的又一重磅離職人物。且后續是,王長虎入職龍湖集團,并以總經理身份先后負責AIoT人工智能引擎部門以及合并后的超過千人的數科智能引擎部門。
近日,字節跳動方面也傳出正在大模型方面布局、在語言與圖像模態方面發力,團隊直接向Tik Tok產品技術負責人朱文佳匯報。
此外,當下,關于字節跳動AI Lab的最新消息是,阿里巴巴的語言生成大模型M6的原帶頭人楊紅霞已加入字節跳動AI Lab,擔任語言生成大模型的研發領導。且楊紅霞在語言生成大模型團隊中處于領導地位,直接向字節跳動副總裁楊震匯報。
事實上,即便隨著AlphaGo大戰李在石,將AI在業界推向一個新高潮之后,國內AI Lab如雨后春筍且邀請了眾多業界大牛加入,但之后的不斷實踐中,AI產業落地難逐步成為業界共識,很多AI大牛反而在經歷了眾多AI Lab之后選擇了不同出路的下一站。
只是,隨著當下ChatGPT再次將AI推向業界狂歡之時,這些AI大牛們也紛紛憑借自己的先知先覺都又隨著自己的心愿,再次加入到了AI創業之列。
尤其是,2月13日,已經從美團退休2年的王慧文直接帶著愿意5000萬美元帶資入組的意愿和一紙AI英雄榜將水下的沸騰直接呈現在眾人面前。
隨后,王慧文直接表示,他個人不占股份,資金占股25%,75% 的股份用于邀請頂級研發人才,下輪融資已有頂級 VC 認購2.3億美元(約15.66億元人民幣)。
這一舉動也得到了王興的支持,王興也在朋友圈表示, “AI大模型讓我既興奮于即將創造出來的巨大生產力,又憂慮它未來對整個世界的沖擊。老王和我在創業路上同行近20年,既然他決心擁抱這次大浪潮,那我必須支持。”
隨后,2月26日,曾被認為一手締造了京東的AI基礎,為京東打造了人工智能研究院和人工智能開放平臺,現銜遠科技的創始人、首席科學家周伯文,也發布一則消息稱招募合伙人,尋找研發合伙人、產品合伙人和算法科學家一起打造中國版ChatGPT。
一年多前,周伯文離開京東創辦銜遠科技,希望通過生成式AI、多輪對話人機協同,幫助企業與消費者顛覆式地完成人工智能時代的產品創新和數智化的正確認知。3月1日,銜遠科技宣布完成數億元天使輪融資,該輪融資由啟明創投領投,經緯創投跟投。
緊接著,3月7日,李沐大神疑似加入大模型創業的消息被爆出,且直指其創業項目名為Boson.ai。而與其攜手創業的,是李沐的導師,另一位前亞馬遜AI大牛:Alex Smola。從官網信息來看,創業內容與大模型應用有關。
甚至緊隨其后,3月8日,多家媒體也爆出,快手前MMU負責人李巖,成立了AI公司元石科技,且業務也主要是進行多模態大模型的研發。
同樣高調入場的還有眾所周知的AI大牛李開復。3月19日,李開復在朋友圈發文正式宣布,其正在親自籌組Project Al 2.0,一個致力打造Al 2.0全新平臺和Al-first生產力應用的全球化公司。
且就在同一天,其新公司直接在創新工場官網正式上線,貼出二維碼尋找具有 AI 大模型、多模態、 NLP 、 Multi-modality 等領域的技術人才、研究員和具有 AI 2.0 相關技術、場景、算力、投資興趣的合作方。
為此,李開復還提及起其早在1983年提交CMU博士的申請信中提到的,“Al是對人類學習歷程的闡釋,對人類思維過程的量化,對人類行為的澄清,以及對人類智能的理解...Al是人類認識并理解自己的最后一里路,我希望加入到這個全新綻放、充滿前景的未來科學領域”。
李開復也直接表示, “Project AI 2.0不僅要做中文版ChatGPT。AI 2.0不僅僅是高能聊天工具,也不僅僅是圖文創作的AIGC生成,Co-pilot和如今看到的應用都還只是AI 2.0能力的開端。”
揚湯也并不能止沸,又加了一把柴的是賈揚清。資料顯示,賈揚清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博士期間,賈揚清創立并開源了深度學習框架Caffe,被微軟、雅虎、英偉達、Adobe等公司采用。加入阿里之前,賈揚清先后在Google Brain和Facebook工作。
3月21日,賈揚清也直接發文,自己將于近期離職創業。且相關媒體證實,賈揚清下場創業的方向為AI大模型底層的技術研發,包括多GPU平行計算、AI模型半自動化、無代碼拼裝和訓練等。
而且更重要的是,有消息稱,賈揚清目前已經拿到首輪融資的意向。當然,賈揚清本人出面回應稱,“我們現在的規劃是,先把技術和產品做出來,并不是先融一大筆。目前,沒有融資的需求。”至少,其已經出發在路上。
當然,現在,這一系列AI大佬創業的名單之上,又添上了王長虎的名字。
我們也希望眾多AI大佬的下場創業,正如也在暗搓搓準備的搜狗原CEO王小川微博所說, “中國需要自己的OpenAI,就需要技術理想主義。大廠受自己的業務牽引,追逐資本熱點的創業公司更動作變形。不止如此,這種理想主義還需要有愛國之心、商業智慧和學術尊重去獲得政府支持,推動企業聯盟和學術界協同。中國能誕生自己的OpenAI。”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