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消費者受騙背后,是整個裝修行業存在的大量亂象和各種“巨坑”,由于市場玩家魚龍混雜且缺乏行業龍頭,裝修行業信息一直非常不透明,主要以各種小公司和個體經營為主。在這樣的情況下,消費者要想識別靠譜的裝修公司更是難上加難,如何打破裝修行業的信息差,保護消費者權益,成為了這個315值得關注的一大難題。
(資料圖)
一天之后,一年一度的315晚會即將到來,作為消費者權益日最受關注的活動,這是不少企業最心驚膽戰的一夜,每年都有不少行業黑幕在節目上曝光,成為規范市場秩序和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窗口。
但是在這個專屬于消費者的節日,去年剛被裝修公司騙了20萬元的易航卻有些高興不起來。2019年就買了期房的他,去年年初好不容易等來了交房,成功躲過“爛尾房”危機,沒想到最后卻栽在了裝修上。
2020年,剛買房不久的易航簽約了一家裝修公司,硬裝軟裝全包價格20多萬元,當時剛付完首付不久,還背著房貸的他手里也沒有多余的錢,加上裝修公司一直勸說,就采用了分期的形式付款,也就是所謂的裝修貸。
2022年初正式交房之后,易航的房子終于開始裝修,結果硬裝剛裝了一半,甚至連門都沒裝,裝修公司就跑路了,當初交的20多萬元血本無歸。據易航計算,按照當時裝修公司承諾的軟硬全包加上贈送的家電、家具和床等等,他至少虧了一大半的錢。
家裝行業一直是消費者投訴重災區。在黑貓投訴平臺,有大量關于裝修被騙的投訴,不管是裝修公司跑路,還是價格不透明,都讓消費者非常頭疼。究其原因,裝修行業亂象背后其實是消費者與商家之間存在巨大信息壁壘,整個行業亟需迎來一位信息“破壁人”。
今年1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確定2023年全國消協組織消費維權年主題為“提振消費信心”,商務部則將2023年定為“消費提振年”,消費對于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也不言而喻。而對于裝修行業,要解決消費者的后顧之憂,首先就得打破這個行業巨大的信息差,讓普通消費者在裝修公司面前不再是待宰的羔羊。
現在回想起來,易航依舊覺得,這次裝修被坑,是踩到了裝修公司早就布下的陷阱。
據易航透露,他在2020年接到了這家公司的推銷電話,當時他剛買完房不久,小區還沒開始交房,但是這家公司承諾了很多優惠——家具、家電、床都是免費贈送,吸引了同小區的很多業主簽約,他也是在那一波營銷宣傳中早早簽了合同。
簽完合同后一年多,2021年下半年,易航所在的小區終于開始陸續交房,去年年初他的房子交付以后,裝修工作也正式提上了日程,但令他沒想到的是,房子剛裝了一小半,去年8月,裝修公司忽然宣布經營不善破產,工作人員也聯系不上了。
上當受騙的不止易航一人,據易航初步了解到,他們小區及同城周邊被騙的業主,至少有一百多戶,現在相關部門正在幫助進行維權,但是半年多來一直杳無音信。被騙的錢沒著落,但是買房加裝修已經掏空了易航的積蓄,他現在也沒有錢二次裝修,只能和家人先住進去再想辦法。
▲圖/視覺中國
和易航相比,李雯雯被騙的過程更加復雜,作為一個具備不少法律常識的消費者,她依舊沒躲過裝修坑。2021年9月,李雯雯接到一家裝修公司的電話邀約,讓她去公司參觀樣板展廳。在參觀現場,這家公司不僅配備了設計師講解,還承諾了多重優惠。
為了確定這家公司是否靠譜,李雯雯當時還特意在天眼查上查詢了該公司的工商信息,發現是一家成立了十幾年的老牌裝修公司,當時這家公司的法務還告訴她,企業注冊資本高達9000多萬元。眼看公司“比較靠譜”,裝修風格也是自己喜歡的,李雯雯就預付了2000元定金,并在正式簽約時直接付了首期6萬元的裝修款。
但是令李雯雯沒想到的是,她交完錢后不久,自己的房子還沒交付,裝修公司就出事了。2022年中旬,此前負責李雯雯的設計師忽然離職了,換了一個新設計師,過了幾個月,這家裝修公司直接改了個名字。
眼見事情不對勁,李雯雯趕緊抽出時間實地去裝修公司看看,結果發現原來的位置已經換成了另一家公司,原來的裝修公司只剩下旁邊一個很小的辦事處。
不僅是公司改名跑路、設計師離職,李雯雯最近才發現,這個裝修公司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坑”。就在李雯雯前往裝修公司討要說法時,公司法務告訴她,她最開始簽約的并不是她在網上查詢到的那家成立時間很久、注冊資本高達9000萬的老牌公司,而是另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名字只有一字之差。而之前裝修承諾的樣板房優惠,因為只有設計師簽名沒有公司蓋章,法務直接說是假合同。
為了討回自己的首筆裝修款,李雯雯正在申請對該公司進行仲裁,但對于會得到怎樣的最終結果,她心里也沒有底兒。此外,她提出終止合同的要求也被拒絕了,終止合同要交的違約金甚至比首筆裝修款還高。
不管是易航還是李雯雯,類似的裝修騙局在市面上其實早已屢見不鮮。據不久前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的《2022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去年房屋裝修及物業服務投訴量高達22752,投訴比重1.98%,排名第八。
在小紅書、微博和黑貓投訴等平臺上,也有大量消費者遭遇裝修“巨坑”,一部分是先通過各種優惠活動吸引簽約,但是裝修過程一拖再拖,甚至最終選擇卷款跑路或破產,另一部分是價格不透明、隨意增項,導致裝修花費越來越多,大幅超出消費者原有預算。
實際上,這也是裝修行業的現狀之一,行業不規范、風險頻發是該行業的一大特征。據天眼查風險數據顯示,從事裝修裝飾相關的業務企業中,4.78%的相關企業曾出現法律訴訟,4.92%的相關企業曾出現經營異常,1.13%的相關企業曾出現行政處罰;據天眼查不完全統計,2022年裝飾裝修相關企業共產生14.7萬條被執行人信息。
行業風險高企的同時,因為大量裝修公司都是新公司,短期內成立又在短期內注銷,進一步增加了消費者鑒別的難度。例如易航和李雯雯簽約的裝修公司,都是剛成立不久的新公司。易航簽約的裝修公司成立于2020年,也就是他簽約當年才成立,李雯雯簽約的公司一開始告訴她有十幾年歷史,但實際上也是2020年成立的,只是名字打了另一家公司的擦邊球。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20年開始,近三年每年都有超過80萬家裝修類企業注冊,行業內有將近80%的裝修公司成立時間不足五年,其中19.93%成立時間在一年內,59.19%的公司成立時間在1-5年,成立時間在15年以上的公司僅占1.84%。這也就意味著,裝修行業98%以上的公司活不過15年。
雖然每年都要注冊幾十萬家公司,但這些公司很多都是干一票就跑,很多公司都會在一兩年內注銷,天眼查數據顯示,自2019年起,裝修行業注銷企業數量就大幅攀升,超過了89249家,2021年該數據更是創下新高,達到了197734家。
不僅是自主注銷的企業數量多,裝修行業被吊銷的企業數量也屢創新高,從2017開始,每年被吊銷的裝修建筑類企業都超過1萬家,尤其是2020年和2021年,被吊銷企業數量均超過了2萬家。和注銷不同,一般企業只有涉及違法行為、停業超過6個月、非法登記等原因才會被強制吊銷,大量企業被吊銷,也反映了裝修行業的亂象。
在成立時間短,頻繁注銷、吊銷的同時,裝修行業的另一大特點是,以小規模經營為主,很多裝修公司都是個體經營,風險非常集中。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有30.71%的裝修公司注冊資本在100萬以下,有18.2%公司注冊資本在100萬到200萬之間,也就是說,該行業有一半的公司注冊資本不足兩百萬,實繳資本則更低。
每年315晚會,都有大量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企業被曝光,但是和其他行業相比,裝修行業遍地是小企業的行業格局,加劇了監管和曝光的難度。面對紛繁復雜的行業信息,數據透明和信息透明的重要性變得越發重要,只有充分打破裝修行業的信息壁壘,消費者才能鑒別裝修企業的優劣。
據市界了解,雖然裝修行業存在不少巨坑,但其實不少風險是在簽約之前可以避免的,通過合理利用天眼查這類平臺進行查詢,能有效避開很多行業陷阱,很多企業的經營風險在天眼查上都早有端倪。
以易航和李雯雯的經歷為例,據市界了解,易航選擇的裝修公司有兩個經營主體,注冊資本分別為100萬元和50萬元,李雯雯選擇的那家裝修公司注冊資本為200萬元,基本都是小公司,小公司一般抗風險能力也更低。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在成立僅兩年時間內,易航選擇的這家裝修公司就積累了23條天眼風險,曾多次被列為被執行人、多次變更法定代表人,曾因未按時履行法律義務被強制執行、曾因經營場所無法聯系而被列為經營異常。
李雯雯選擇的裝修公司也曾因未按時履行法律業務被強制執行,曾被列為限制高消費企業,同樣因為經營場所無法聯系被列為經營異常。
而且這兩家公司都是單一持股,風險非常集中。易航簽約的裝修公司單一股東持股99%,而李雯雯簽約的公司大股東持股也高達90%。在很多消費者遭遇中,前期都是裝修公司承諾優惠,讓用戶盡快付款,等付完款之后裝修公司直接跑路或者宣布破產。因為是單一持股,老板跑路后往往維權無門。
對于大部分消費者而言,通過天眼查來背調裝修公司的基本工商信息,可以有效排除多重風險,例如股權結構方面,單一持股的企業需要特別注意,多次被列為執行人、頻繁涉及供應商糾紛的企業都要重點排查。
如果消費者能夠在選擇裝修企業之前,對相關企業的經營風險有進一步了解,就有極大概率逃過裝修“坑”,避免進一步的財產損失。在大量魚龍混雜的裝修企業面前,消費者毫無疑問是弱勢群體,而天眼查提供的數據能力和風險評估能力,則可以很大程度上幫助消費者規避風險,躲開騙局。
當然,消費者想要不被騙,關鍵還是要提高自身的風險意識,并在用好工具的情況下,更好規避風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