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上海唐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唐鋒能源”)近期宣布完成近3億元的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金浦智能、前沿投資、東風資管聯合領投,陜煤秦嶺科創投、上銀國際、久奕投資、石雀投資跟投,高瓴創投和朗瑪峰創投作為老股東持續追加投資。唐鋒能源總經理朱鳳鵑博士表示,本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于研發和產線升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唐鋒能源創立于2017年,是一家擁有燃料電池和電解槽“心臟”膜電極設計、材料、工藝、設備、測試評估等全套核心技術的高科技公司,公司的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上海交通大學的章俊良教授,在氫能與燃料電池行業深耕20余年。公司致力于在氫能技術和應用領域,以科技引領氫能燃料電池產業,為世界提供零碳、高效的潔凈能源和動力,與合作伙伴一起為人類創建美好的綠色地球。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堅持自主創新,基于制程工藝特色,自主開發制造設備和測試表征設備,并聯合戰略供應商進行設備的集成與調試。目前低貴金屬膜電極產品已持續穩定供應給國內外知名電堆、系統客戶。
唐鋒能源膜電極產品
膜電極主要由催化劑、質子交換膜和氣體擴散層等構成,是燃料電池將氫能轉化為電能的發電場所,其性能直接影響燃料電池性能表現。在燃料電池電堆中,相較于其他燃料電池零部件,膜電極的成本占比高,占燃料電池電堆成本的60%以上。氫燃料電池車是目前氫能應用的主要場景,將在城市客車、市政環衛、工程建設、物流配送等多個場景得到應用。
據報道,截止至2022年7月,我國共推廣燃料電池車10,574輛;預計至2030年,燃料電池車將持續放量,產銷規模達到百萬輛;膜電極的需求將超過一千萬平米,其產值規模超過百億。唐鋒能源總經理朱鳳鵑博士表示:“未來幾年,隨著技術的迭代與規模化提升,膜電極的成本將不斷下降。氫燃料電池應用市場整體向好,前景可觀”。
鉑金催化劑是組成膜電極的重要材料,當燃料電池大規模推廣應用時,鉑金催化劑成本預計占電堆成本的40%以上,因此開發低鉑高性能的膜電極是發展燃料電池技術的一個根本任務。燃料電池的性能正比于鉑的載量和單位鉑載量的性能,而單位鉑載量的性能取決于鉑的電化學活性比表面積(鉑原子的利用率)、表面鉑原子的催化活性和在燃料電池中氧氣的傳輸效率。所以相同鉑載量的膜電極,其發電性能可以差異很大。
唐鋒能源長期致力于開發具有高比表面積高鉑原子利用率以及高活性的鉑碳催化劑、鉑合金催化劑和鉑基核殼催化劑,同時深入研究低鉑帶來的膜電極穩定性不佳和膜電極中氧氣傳輸效率惡化的問題。基于發現的催化層微納尺度傳質和衰減的機理與規律,構筑階梯特征的電極催化層構型并提高離子聚合物分布的均勻性,調控催化劑載體荷電狀態、顆粒結構和分散狀態,優化三相界面、強化體相傳質和局域傳質,有效解決了燃料電池中低鉑載量和高功率密度放電之間的矛盾,低鉑載量和燃料電池長壽命之間的矛盾,以及低鉑載量和寬工況運行適應性的矛盾。
目前公司自主開發的產品功率密度≥1.5W/cm2,并通過了車規級嚴苛工況的性能和穩定性驗證。下一代具有更高性能和壽命的膜電極產品正在開發過程中,預計2024年底可以量產,該產品將進一步降低燃料電池的成本,為未來百萬級車輛推廣做準備。
目前,唐鋒能源擁有一個綜合研發中心和兩個制造測試基地,滿足產品技術迭代開發和生產出貨,至今累計共銷售近兩百萬片的膜電極產品,國內外累計配套燃料電池電堆系統近6,000套,同時,在電解水、電站發電領域也完成了布局。
目前氫能行業正處于一個風口,但其真正的市場仍有待成熟,質子膜燃料電池和電解水制氫的膜電極細分領域均有可能面臨產能過剩的風險,由此可能導致膜電極的技術和產品同質化。
朱鳳鵑博士認為:我國氫能與燃料電池行業里的公司應該發揮各自的優勢和特色,開發不可替代的技術和產品,避免同質化競爭和低水平的復制,努力完善產業鏈并建設氫能應用體系;唐鋒能源將持續創新,研發和制造低成本高性能長壽命的電解水制氫和燃料電池膜電極產品,為氫能產業提供強勁的中國“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