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沈廣麗
編輯 | 潘瀟雨
(相關資料圖)
36氪獲悉,戶用新能源產品和系統服務商「天牧光能」已于近日完成數千萬元種子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中科院創投領投,綠動資本、寧波政府天使基金跟投。本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于光伏微型逆變器的研發和生產,以及柔性薄膜太陽電池關鍵生產裝備的研制。
在全球碳中和目標和能源短缺的背景下,能源結構加速轉型,最為直接的體現,便是光伏市場數據的節節攀升。根據興業證券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為175GW,但據其預測2025年可到達444GW,5年的復合增速為25%左右。而作為光伏系統中的重要一環的逆變器也迎來快速增長,根據伍德麥肯茲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光伏逆變器的出貨量為185GW,同比增長超40%。
隨著光伏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分布式光伏不受土地資源的限制以及輸電成本低的優勢也逐漸為人所知,其新增裝機量和占比雙雙提升。
與此同時,相對于市場主流的集中式逆變器和組串式逆變器,微型逆變器具有低輸入電壓、組件級快速關斷的安全優勢和組件級最大功率跟蹤的性能優勢,使其更適用于分布式光伏發電場景。據有關機構預測:2024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量約170GW,市場規模約為5萬億,按逆變器占到光伏系統總成本的10%計算,這也將是一個萬億級市場。
因此,在分布式光伏市場啟動之際,作為產業鏈中一環的微型逆變器市場也將迎來曙光。
資料來源:IEA,興業證券經濟與金融研究院
成立于2022年1月的「天牧光能」正是看中了微型逆變器的市場機會,主推智能微型光伏電能管理器和柔性輕質薄膜太陽電池等產品,面向分布式光伏、建筑節能發電、電動汽車、移動能源、航空航天等高端新能源市場。
鑒于北美及歐洲較高的貿易壁壘,天牧光能選擇先以南美市場為切入點,再逐步拓展。據創始人劉向鑫介紹,天牧光能將于2023年初推出其適配于晶硅類太陽能電池組件的第一代的微型逆變器TM-LV2000MI等系列產品。
天牧光能智能微型逆變器
事實上,隨著分布式光伏市場,特別是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市場的崛起,越來越多的屋頂都會安裝光伏系統,這也是微型逆變器的主要應用場景。但是,這一市場同樣存在大量痛點,比如不可避免的面臨陰影遮擋問題、組串直流高壓帶來的安全隱患、木桶效應導致的發電收益低下問題以及運維困難等問題。
由此,天牧光能的微型逆變器在硬件和軟件方面都做出了一定創新。在硬件方面,天牧光能采用自行研發的新型直流升壓電路拓撲,并且搭載了第三代半導體器件,以減小產品體積;而其封裝生產工藝的進步,具有IP67防護等級,使用壽命約為組串式逆變器的2-3倍,設計使用壽命長達25年,與組件使用壽命一致。在軟件方面,天牧光能采用了新型控制算法,相應地提升了速度,更適合BIPV應用場景。基于此,使其微型逆變器適應性更強,體積更小,功率更大。
天牧光能產品
而在安全問題上,天牧光能微型逆變器以并聯方式接入光伏系統,使得系統內的直流側穩定在40V左右低壓,從而根本上杜絕了電弧打火導致的火災隱患和觸電風險。即使微型逆變器系統因外部因素發生緊急情況,在關閉系統之后,得益于光伏電站內不存在直流高壓,救援人員也不會面臨觸電風險。
天牧光能產品
其次,針對“木桶效應”,天牧微型逆變器的組件級MPPT控制器能夠分別跟蹤每一塊光伏組件的最大功率點。即使某塊光伏組件的運行效率不佳,也不會影響其它光伏組件。比如在整個光伏系統中,有組件被損壞或被遮擋,此時其他組件的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器仍會繼續保持各自最高轉換效率。
此外,天牧微型逆變器自帶組件級監控系統,能夠實時監控組件級電壓、電流、功率等信息,方便客戶遠程、實時監控每塊組件發電狀態。
團隊方面,公司創始人劉向鑫是國際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領域的專家,具有逾二十年的行業研發經驗。公司總經理謝武斌曾任九牧集團副總經理,市場總監洪章安曾任九牧集團華北市場銷售總監,均具有多年大型企業經營管理、戰略規劃和市場營銷的豐富經驗和資源積累,有利于公司分布式光伏、移動能源的市場開拓。此外,公司研發團隊均來自于中科院。
作為本輪投資方,中科院創投投資業務負責人表示:“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持續穩定增長,光伏逆變器作為發電系統中的重要一環,未來的需求將不斷擴大,并且其將向著更小巧、更安全、更具功能性的方向發展。天牧團隊具有薄膜電池的深厚科研基礎和電力電子技術的研發經驗,對市場未來需求的適配性有著極高的敏銳度。因此我們十分看好其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