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擴散,全球都在擔心一個新問題——肥胖人群是否更容易被感染。
【資料圖】
美通社今日發文,由于墨西哥肥胖癥和糖尿病發病率較高,因此,新型冠狀病毒或將在墨西哥大規模流行。《每日電訊報》3月23日訊,英國新冠重癥監護病房中有71.7%的人超重或肥胖。
報道甚至表示,過于肥胖,將加劇病毒侵入體內。
早些時間,在封面新聞對武漢市肺科醫院ICU主任胡明的采訪中提到,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身體肥胖的人,在臨床上成為危重病人的更多。
從現有的科研成果來看,關于肥胖人群是否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主要從兩方面來看。
客觀上,伴隨肥胖者免疫功能受限,淋巴細胞功能改變、抗原反應退化是被證明的事實。甚至說,北京大學陸蔭英團隊,已在今年2月發表期刊證明,肥胖組織多的人群,更容易感染疫情。
而在主觀上,肥胖者的飲食結構中,缺乏食物纖維、抗氧化劑等,是免疫相對低下的因素之一。同樣,運動提升免疫的實際效用,也難以更多體現。
除了口罩斷貨以外,肥胖是全球對疫情擴散的擔憂。
比如說,「垃圾食品天堂」墨西哥,或許是未來的疫情擴散區之一。
根據美通社今日消息,墨西哥倡導消費者健康的組織稱,全國1100萬名糖尿病病例,將成為冠狀病毒培養皿。而該國食品衛生聯盟的一份報告指出,墨西哥前5名已死亡患者中,有4名是糖尿病人群。
來源:美通社
對此,墨西哥醫學營養研究所表示,在當下流行病肆虐期間,墨西哥發生的大部分患者死亡,將與嚴重的肥胖癥問題呈正相關。
事實上,墨西哥的肥胖問題日益嚴峻,該國有72.5%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據新華社2017年專題報道,受北美自貿協定生效,全國加工食品橫行的影響,一度出現「父母將可樂放在奶瓶里喂孩子」的現象。
來源:新華社
同樣,在「深愛炸魚薯條」的英國,肥胖患者已占據感染者重癥病房。
《每日電訊報》訊,根據英國第一批病例數據顯示,在英國重癥監護病房的新冠患者中,有十分之七超重或肥胖,該數據樣本為196名患者。
而在這196名新冠患者中,已有16名死亡。但是,經研究發現死者極少患有嚴重的基礎健康問題。其中4%患腎臟相關疾病、3.7%免疫功能低下,除此以外,僅有3%患有肺部疾病。
結論或許在于,以糖尿病為代表的肥胖疾病,是致死的重要因素。而這種容易被忽視的代謝疾病,研究調查暫未涉及。
來源:《每日電訊報》
英國勞工部議員兼醫生Dr Rosena Allin-Khan在接受《每日電訊報》的采訪中表示,「對重癥患者是年輕人,而感到震驚」。相應的,NHS重癥監護顧問Dr Ron Daniels表示,「那些看起來更年輕、更健康的患者,由于肥胖問題而放大感染疫情的風險」。
換句話說,太胖可能會加劇新冠病毒侵入體內。
《封面新聞》對武漢市肺科醫院ICU主任胡明的采訪中提到,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身體肥胖的人,在臨床上成為危重病人的更多。
另一方面,英國NHS以「健康、經常鍛煉、有活力」來界定臨床的新冠病毒虛弱量表clinical frailty scale,而過去以年齡作評判標準的劃分方式被替代。
新冠病毒虛弱量表clinical frailty scale 來源:NHS
從目前的科研成果來看,過于肥胖,可能是導致被感染風險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客觀上來看,肥胖者免疫系統受限是首要因素。
肥胖癥和多數慢性疾病相似,會伴隨炎癥成分存在,以及肥胖組織的積聚。已有較多的學術期刊證明,在此前提下,往往出現淋巴細胞功能改變、抗原反應退化等免疫力受限現象。
而Proceedings of the Nutrition Society也在2012年指出,肥胖者的瘦素產生增加往往伴隨促炎癥,而脂聯素的減少抗炎癥低下,都會影響免疫細胞的激活。
而另一方面,肥胖者雖然熱衷吸收炸雞可樂的脂肪營養,但對于接種的疫苗則拒絕納入體內。
因為,過度肥胖者對疫苗接種的無應答率較高。而這也意味著,在將「無活性病毒」引入免疫系統后,對抗疾病的抗體不會產生到足以抵御疾病的程度。
事實上,在身體質量指數BMI30-39的人群中,往往需要更有效的乙肝疫苗,才能接近標準單位劑量治療所產生的應答率。比如,在The weight of obesity on the human immune response to vaccination中,曾記錄了1985-2014年,超重人群對于疫苗的低應答現象。
超重人群對于疫苗的低應答現象來源:The weight of obesity on the human immune response to vaccination
甚至說,肥胖本身是威脅健康的,甚至是較危險的致病因素。
北京大學陸蔭英團隊在預印本網站Preprint.org上發表新冠肺炎與最新研究成果,指出肥胖和癌癥患者更易感染新冠肺炎。
研究者發現,膽囊和脂肪組織的新冠病毒結合受體ACE2 RNA的表達水平顯著高于肺部。而肥胖者中脂肪組織更豐富,ACE2受體總量更大,因此更容易感染疫情。
肥胖者新冠病毒結合受體ACE2受體總量更大,來源:Two Things about COVID-19 Might Need Attention
除了這些客觀因素,吃的亂、不愿動的主觀原因,也是肥胖者免疫低下的原因之一。
比如,高糖和高脂肪的飲食,除了導致攝入過多卡路里,也會導致血糖增加以及加劇氧化損傷。氧化損傷是活性氧物質過度產生現象,容易使感染幾率增加。
相反,鐵,硒,鋅,銅以及維生素C,A,E,B-6和葉酸等微量元素的攝入重要性,也是增加免疫力老生常談的話題。
至于具體的均衡飲食方案,以及針對每日活動量以及人體代謝的攝入能量計算方法,在精練學院Vol.12中有所提及。
除此了飲食,「不跳、不跑」也是免疫力持續低下的關鍵。
比如,規律有氧運動,可調控巨噬細胞炎性因子應答能力,是《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15年的分析結論。而更多感染者之所以出現發熱等癥狀,也在于巨噬細胞釋放內熱原,用來抑制病毒進一步擴張。
國內疫情已逐漸平息,但在輸入性病例依舊有所增加的當下,依舊不可掉以輕心。避免報復性飲食,同時,伴隨健身房復工在即,也是時候踏上橢圓機、買入團操房,循序漸進地增強機體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