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繼招股書屢次失效、估值一降再降之后,兜兜轉轉三闖港交所的“辣條一哥”終于上市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2月15日,衛龍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衛龍”)在港交所上市,上市即破發,截至今日收盤,衛龍股價為10.02港元/股,較發行價10.56港元/股下跌5.11%,市值為235.58億港元。
來源:富途牛牛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1年零售額計,衛龍在中國所有辣味休閑食品企業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達到 6.2%,且在調味面制品及辣味休閑蔬菜制品細分品類的市場份額均排名第一。
作為中國備受年輕消費者喜愛的休閑食品品牌,衛龍是當之無愧的辣條第一股,然而成功上市的光環卻難掩國民零食業績下的疲態,上市即破發的股價表現更是將衛龍所面臨的壓力推到了市場面前。
事實上,在經歷了近一年多新消費市場由熱轉冷的變化后,衛龍的資本故事并不好講。為了上市,衛龍更是跟港交所打過三次交道。
2021年5月8日,在完成了CPE源峰和高瓴領投,紅杉、騰訊、云鋒基金等跟投的Pre-IPO輪融資,衛龍投后估值高達700億元,超過了三只松鼠、恰恰、良品鋪子市值的總和。這是衛龍首次引進外部資本,也是其上市前唯一一輪融資,亦成為了衛龍估值的高光時刻。
資本助推下,衛龍的上市野心浮現。4天后,衛龍就向港交所首次遞交招股書,但等到招股書失效,衛龍都沒有獲得港交所聆訊。
頂著超高估值,衛龍不想失去資本紅利,馬上更新了招股書,并于2021年11月通過上市聆訊,但又因市場環境不佳延遲上市計劃,導致招股書再次失效。
2022年5月,衛龍上市申請材料失效后重新遞交招股書,并在6月通過上市聆訊。但相比半年前的浩大聲勢,此時衛龍的募資額大幅縮水。媒體報道顯示,由10億美元縮減至5億美元,目標市值也下調至47億美元。而根據上市前最新資料,最終衛龍的實際募資規模進一步縮減到11億港元,不足10億元人民幣。
據其10.56港元/股的發行價計算,衛龍上市市值約248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222.6億元),較上市前估值,已縮水超六成。
而此前參與公司融資的投資人或機構,也已出現浮虧。衛龍在招股書中表示,首次公開發售前投資者支付的成本為2.1635美元,較發售價溢價約55.11%。也就是說,衛龍上市之日,投資機構將直接虧掉 55.11%。更心酸的是,這還是衛龍對投資者進行了業績補償后的價格。
來源:衛龍招股書
據招股書顯示,緊隨全球發售完成后(假設超額配售權未獲行使),CPE源峰持有衛龍4.09%的股份,是衛龍最大機構投資方。高瓴與背靠河南省財政廳的上海泓漯分別持股2.16%,騰訊和云鋒基金分別持有1.18%的股份,紅杉中國、Duckling Fund, L.P.及厚生投資各自持股0.53%,海松資本持股0.39%。
據招股書顯示,衛龍致力于使用大豆、面粉及海帶等大眾食材為主,近年來,已成功拓展到蔬菜制品和豆制品等品類,推出了包括“風吃”和“親嘴燒”系列等多種品牌。于2021年, 其有兩個品類(即調味面制品及蔬菜制品)的年零售額超過人民幣10億元;其中四個單品(即大面筋、魔芋爽、親嘴燒及小面筋)的年零售額均超過人民幣5億元。
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衛龍總收入分別達到33.8億元、41.2億元及48億元。自2019年至2021年,衛龍總收入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9.1%,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遠超中國休閑食品行業同期4.2%的年復合增長率。
但是,衛龍營收連續多年持續增長后,在今年卻出現了下滑。2022年上半年,衛龍的營收為22.61億元,同比微跌了1.8%。
其中,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調味面制品,在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4.3%至13.41億元。對此,衛龍稱產品類別采用新包裝、生產工藝、配方或規格進行最新產品升級而作出價格調整,致使客戶需要一定時間適應該價格調整,所以受到了暫時性的影響。
可見,漲價的辣條略顯賣不動的趨勢。雖然毛利率因為漲價由2019年的37.1%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38.1%,但也帶來了銷量下降的負面影響,當家產品辣條少賣了1.31萬噸,同比下滑13.82%??偸杖胝急?0%的調味面制品銷量增長乏力,成為影響衛龍整體業績表現的原因之一。
來源:衛龍招股書
此外,衛龍的凈利潤增速亦有所放緩。2019年至2021年,衛龍凈利潤分別為6.58億元、8.19億元、8.27億元,增速出現下滑。而今年上半年,衛龍期內利潤也由盈轉虧,金額達2.61億元,而上年同期為盈利3.58億元。對此,衛龍表示主要是由于與首次公開發售前投資有關的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影響。
經調整后,衛龍在今年上半年盈利約4.25億元。衛龍方面表示,前述股票發行事宜可能會影響公司2022年的盈利能力及經營業績,公司2022年的年內利潤預計將大幅下降。
同時,過度依賴營銷也是衛龍的問題之一,高額的營銷成本在進一步蠶食衛龍的利潤空間。
2019年-2022年上半年,公司經銷及銷售費用分別為2.81億元、3.71億元、5.21億元、2.69億元,占營收的比重分別為8.3%、9%、10.85%及11.9%,占利潤的比重則從2019年的42.7%升至2021年的約63%,近三年來持續走高。
然而,從數據上來看,增加的營銷費用并未帶來同比例的利潤收入,也讓衛龍在今年上半年交出一份不佳的業績答卷。
對于衛龍來說,經歷估值的過山車后,還能否繼續坐穩國民零食的寶座,可能靠“一包辣條”已經不夠了。
(首圖來源: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