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進入四季度以來,海纜賽道一直不太平。無論是政策、企業層面還是項目推進層面都存在一些突然的沖擊。
市場也在質疑,一直以優等生著稱的海纜賽道跌落神壇了么?
今天見智研究(公眾號:見智研究Pro)給大家聊聊海纜行業的近況:
(資料圖片)
市場質疑的聲音主要是兩方面,第一是此前傳的沸沸揚揚的“雙30”政策。所謂雙30政策是指新增的海風項目必須滿足:1)離岸距離30km以上;2)水深30m以下。單30是滿足兩者之一,雙30是都要滿足。
市場反應巨大,第一是因為,如果此傳言為真,那目前新增規劃或者競配的海風項目該如何處理,招標甚至已開工的項目該如何處理,市場認為會影響明年的風電裝機量。
但事實是,雙30只是一個提議,落地的可能性不大,假設落地了,預計受影響較大的也是一些尚未審批的項目。且從離岸距離拉長的角度看,送出海纜隨著長度的增加,價值量也在提升,對海纜反而是有益無害。
市場質疑的第二個聲音就是產業鏈反饋的青州六項目因為審批的原因可能導致延遲并網,進而影響海纜企業明年的業績。青州的一、二、六項目都是高壓海纜,包括330kv和500kv兩種,目前國內高壓海纜項目主要就是青州的項目,其余的220kv的居多,而青州的項目中標的企業是東方電纜。青州六是東方電纜在今年7月中標的項目。
但見智研究認為,只要項目不取消,延遲并網最多也是對業績確認時間存在影響而已。
從市場空間看,按照《2022年全球海上風電大會倡議》的預測,中國海風累計裝機容量到“十四五”會超100GW,“十五五”會超過300GW,到2050年至少要達到1000GW。
截止到2022年,國內海風累計裝機約30GW,如果按照2025年海風100GW的規模,近3年至少要新增70GW。當然這只是一個預測,實際上未必能達到這樣的愿景,但是可見市場容量是非常可觀的。
從目前招標情況看,截止到今年10月份,國內風機招標已超過90GW,同比增長90%左右,預計今年招標突破100GW沒有問題。
其次從競爭格局看,海纜三杰,東方電纜、中天科技、亨通光電,作為第一梯度海纜企業,預計至少到十四五結束,其第一梯隊的競爭格局仍穩固。
主要是因為,即使后來者要趕超,也要從低壓到高壓一步步來,因為目前高壓海纜的技術國內也就頭部1-2家能做,而500kv以上的產品,能做的企業更是少之又少,后來者沒有幾年的時間難以實現跨越。
且頭部海纜企業都在布局出口,出口歐洲一些海纜產品,實現走出去的戰略,因為歐洲是除中國外最大的海風市場,且歐洲海纜技術工藝方面比國內要成熟很多,國內出口的海纜價格比歐洲本土的低一些,整體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見智研究認為,市場僅憑一些政策傳聞和斷章取義的理解產業項目進展的信息,仍是比較片面的。
因為即使未來真的是要求增量的項目全部深遠海化,那離岸距離越遠,為了減少輸送過程中的電能損耗,更會選擇高壓海纜,而海纜產品電壓等級越搞,平均價格越高,220kv的高壓海纜平均價格在450-600萬/公里,那330kv的超高壓海纜平均價格要達到900萬/公里。
所以從價值量看,即使傳聞是真,中長期對海纜也是利好的,尤其是高壓海纜。至于項目方面,只要項目在,訂單就不會失效,至于確認的時間,只是對短期業績存在小的擾動而已。
實際上,從邏輯上看,海風是為數不多的市場空間極大的賽道之一,海纜又是其中價值量最高的環節,成長性還是毋庸置疑的。